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3年第10期 > 工作思考
首页 > 工作思考

工作思考


日期: 2013-12-06 10:14:00 浏览次数: 字号:[ ]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应当看到,基层党建有自身的规律与特点。进一步开创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体制和运作机制的创新,是加强党建工作的重大课题。

凡是有社会经济活动发生的地方,就应当有基层党组织的存在,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宝贵经验。但过去搞党建工作主要是在军队、企业和政府机关等部门。而民间组织加强党建工作却是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一个新的领域。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民间组织大量涌现,在社会结构空间中拓展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领域。如何对民间组织发展进行规范、有序的管理和引导,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二是各类民间组织的结构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它们多属于“类组织”结构。除一些民办非企业单位符合“科层制”的组织特征外,其他社团组织大都在组织结构上比较松散、开放和灵活。此外,一些民间团体组织具有横向网络结构的特征。它们在内部权利分配和沟通上不存在等级制度,是以自愿的方式联结在一起的,因而主要是一种横向的联系。

这些民间组织所具有的特殊组织结构与行为方式,使党建工作不同于传统的一些单位,并且也区别于目前的新经济组织或社区。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指出:“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是依据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党的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是说,在全新的民间组织党建工作中,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探索,分析民间组织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性,寻找符合民间组织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新的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实际上,扩大基层党建覆盖面包括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党的组织覆盖面两个方面。应当说,在民间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即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性环节。但是从加强民间组织党建的目的来说,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也就是切实提高党的工作在民间组织中的影响力与渗透力。因此,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以更好地开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等党的工作,就要注意加强民间组织中的党建工作。

在民间组织中,基层党建工作有没有实效,有多少实效,关键要看在多大程度上增强了党对民间组织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实现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个根本目标。实践表明,根据各类民间组织中党员的数量和结构状况,建立党组织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1)独立的党组织形式,主要是针对民间组织常设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的专职工作人员中,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情况;(2)联合党支部形式,包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专职工作人员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民间组织联合成立党支部;(3)由专职工作人员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民间组织与其挂靠单位联合成立党支部;(4)设立党员临时党支部或党员活动站等形式,主要是为了发挥党员在民间党组织中的作用,针对有些民间组织中党员数量多、活动地点比较固定、人员相对稳定的情况而定。

基层党组织的任务、功能,就是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密切党与各行各业及各界群众的联系,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民间组织中的党组织应当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凝聚群众,影响群众,向上级和政府反映社情民意。应当说,这些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已经成为共识。但还应努力探索基层党组织对于民间组织应当承担怎样的功能。这样,才会在民间组织中形成建立党组织的内在动力,把“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进而使基层党组织把握民间组织党建工作的主动性;也只有如此,基层党组织与民间组织之间才能建立有机的联系,形成党群和谐的有机整体。

科学确定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增强党对民间组织的影响力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服务和支持民间组织的发展。民间组织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对民间组织管理坚持三项基本原则: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社会作用与政治把关并重;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并重。民间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如何把这些政策和原则贯彻到党建工作中去?这就需要发挥自身的原则性强、政策熟和素质高的优势,帮助所在民间组织完善内部管理,同时善于运用政策和党组织成员的核心、骨干作用,服务、支持民间组织及其成员开展适合自己宗旨和章程的各种活动及日常运作,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

(二)传输和反馈社情民意。民间组织是各类人群的集聚点、各种思想的交汇处、各种信息的传播站,也是反映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缓解社会压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具备极强的原则性和政治敏感性,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以正确的导向引导人们。   

(三)教育民间组织中的党员发挥模范作用。作为一级基层党组织,民间组织中的党组织必须针对党员的思想状况,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