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3年第1期 > 多棱镜
首页 > 多棱镜

多棱镜


日期: 2013-03-14 10:52:00 浏览次数: 字号:[ ]

江晓原的书房应该说是上海滩最有名的书房之一,仅中央电视台就在这里拍摄过十余次,上海当地和其他地方的媒体拍摄、报道的次数更多。之所以如此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房书架的设计。书架参照了档案馆中的滑轨式密集架的设计,尺寸和形状都是按照江晓原的要求单独加工的。他很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将档案馆的密集架搬进书房的人。密集架的使用引起一些人的关注,很多时尚杂志做过他的书房。江晓原的书房甚至出现在家居设计类的畅销书中,比如欧阳应霁的《回家真好》,在两岸三地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多次重印。央视为此又到江晓原的书房中拍摄过一回。

如此出名的书房,很多人却无缘一见。这“很多人”竟然包括江晓原的很多同事和学生。相对而言,我就幸运多啦。在2005年,由江晓原高足钮卫星引荐,我一不小心踏进了江晓原的书房,从此一踏再踏,成为书房常客。想当年,我第一次走进这传说中的书房,确实感觉被狠狠震了一记:一般的书架都是贴墙放置,放书的那一面朝外。江晓原的书架却与墙面垂直摆放,十来组书架列成一队,置于滑轨之上,场面宏大而壮观。

而这正是江晓原为人称道的“私人图书馆”实践:十年前,搬进这所房子的江晓原模仿正规档案馆的滑动式钢制密集架,去掉密集架应有的门和手臂摇动装置,请来房屋设计人士和密集架设计人员共同商议和计算楼板承重,制作了两条长五米宽一米的钢轨,使八架与天花板齐高的双面书柜可以在其上静静滑动。由于采用密集架的设计,书房在放了三万册书后也并不显得拥挤。其实这种滑轨式密集架从设计方面来说也很普通,只不过很少有人会在家里使用吧。多年后的今天,我对已经非常熟悉的江老师说:“你设计的书房真是彰显了经典的海派文化,将海派文化‘螺丝壳里做道场’发挥到了极致。”

回想当年被震,除了书房,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我前两次进书房都坐了两三个小时,与江老师相谈甚欢;而天气很热,他都没有想起给我倒水。事后我向钮卫星告状:“你们江老师不记得给我倒水喝,我也不敢说口渴,真可怜噢。”钮卫星哈哈大笑,说:“江老师也不给我倒水的,我们去从来都要自己倒水的。”到第三次去的时候,我坐下不久就说,我想喝水。江老师指着一个方向说,要可乐还是白水?自己去倒吧。

尽管江老师常常以怜香惜玉自居,在我看来,他这辈子打心眼儿里爱的疼的怜的,唯书而已。有时我想试试自己和他交情如何,就故意向他借书,几乎都吃了闭门羹。有人发明了“爱书家”的名字,这名字比“藏书家”更适合他。虽然他对版本没要求,但很介意书的品相,所以在书店里挑书的时候,他会拿出一撂书,选择整洁、装订得好的书;如果碰巧买到品相不好的,还会自己重新修整。

对于这样热情投入的爱书家,为他量身定做一本《老猫的书房》,自然是对“上有天堂,下有书房”策划理念的绝佳演绎。此书所以叫“老猫的书房”,是因为江晓原现在以“老猫”自居。有一次记者曾问江晓原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给自己写墓志铭,会写什么呢?江晓原写下的答案竟是:他一直希望自己是一只愉快的老猫。他经常想象,在午后斜阳的书房中,一只慵懒的老猫在那些藏书和影碟中徜徉着、蹲坐着,思考那些古往今来稀奇古怪的事情——古埃及人相信猫是通灵的。他以前在MSN上、现在在飞信上的签名都叫老猫。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