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3年第4期 > 建功“十二五”
首页 > 建功“十二五”

建功“十二五”


日期: 2013-05-05 08:25:00 浏览次数: 字号:[ ]

省民政厅紧紧围绕“民政为民”的工作宗旨,注重激发建功“十二五”主题实践活动的活力和吸引力,探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的工作新机制,为建设现代吉林民政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加强组织领导,构建长效的制度保障机制。厅党组注重在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上下功夫,用制度保证活动的深入落实。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制度。厅党组坚持把建功“十二五”主题实践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立了党组书记总负责,分管领导总体抓,党委专职书记直接抓,党支部书记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同时,明确行政负责人与党支部书记“一岗双责”的工作要求。二是建立考评奖惩制度。将建功“十二五”主题实践活动纳入机关党支部和事业单位党委建设量化目标管理考核项目,申报突出业绩工作按照“支部申报、专家评选、民主测评、党组审定”的程序进行。由厅机关党委汇总申报的业务工作后,下发各支部进行无记名民主投票测评,厅机关党委根据各单位的申报数量、精心组织程度以及业务内容等情况参考专家组(专家组由各处室领导和厅属事业单位领导组成)的意见进行量化考评,考评合格的经过党组审定上报,并对取得省直机关建功“十二五”突出业绩奖的党支部给予现金奖励。三是形成协调联动制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形成社会广泛参与、民政系统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解放思想大讨论、民政论坛、主题宣传栏、内部网站宣传、QQ群以及手机短信等活动和形式,宣传建功“十二五”突出业绩,着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搭建平台载体,构建长效的活动创新机制。有效的平台和载体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手段。厅党组着眼于“为民服务”工作,不断创新活动的新思路,积极探讨和拓展活动的新方法新途径。一是搭建主题实践平台。根据民政中心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建功“十二五”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青年干部“知民情、强党性、树形象”下乡调研、慰问敬老院、贫困户等活动;开展了“强素质、增信心、作表率”各支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五保”老人、优抚对象等活动;开展了创先争优,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党员志愿服务以及“三亮”(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三比”(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等活动。二是搭建文体活动平台。以激发党建活力为突破口,以我为“十二五”作贡献为题目,举办大型书画摄影展、民政业务图片展、主题演讲论坛、体育比赛等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增进团结,凝聚力量。

注重实际效果,构建长效的规范运行机制。着重结合重点、难点工作的解决,注重成效,努力形成规范化的运行机制。一是结合“三帮扶”工作,取得了好成效。开展政策帮扶,投入资金15万元,免费向全省各厅局下派的帮扶干部宣传相关民政政策;开展资金帮扶,多方筹措资金600余万元,为所帮扶的11个贫困村修建制约生产生活的村路、自来水引村入户、困难群众的泥草房改造、贫困户子女上学、农村文化设施改建等;开展项目帮扶,引进蔬菜大棚、食用菌栽培、猪牛养殖等10余个项目。同时,聘请农大教授对11个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种植、养殖等农业知识的培训。累计筹集80余万元组织包保11个贫困村的支部、党员在春节前夕慰问贫困户,组织省荣军一院、二院以及假肢厂医疗队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二是结合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以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单位”的荣誉称号为契机,完善了“十二五”期间精神文明工作的规划,明确了创建具体内容,搭建了创建平台,不断激发全厅上下不断增强创建文明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结合民政整体工作,水平有了新提升。通过建功“十二五”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激起了党建工作鲜活的生机,带动了机关,辐射了事业单位,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使我省民政工作取得了新业绩;城乡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医疗救助水平进一步提升。救灾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以及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成效明显。“五保”生活补助、“三无”人员(含精神病人)补助显著提高。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服务功能充分彰显。社会组织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