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3年第4期 > 看天下
首页 > 看天下

看天下


日期: 2013-05-05 浏览次数: 字号:[ ]

从前,长春最出名的扎彩铺老字号是老柳家。

柳家的老家在山东滕县,清同治四年(1865年)老爷子柳玉荫领着一家老小闯关东来东北,后来在长春西二道街“九圣祠”胡同落肢,并开起了扎彩铺维持生活。

扎彩铺,就是给死去的人扎“纸活”的铺子。从前,民间很盛行这个生意。这个行当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他们创造出的产品该归为“艺术”品列,制作这些物件的人实际上已经成为“民间纸活匠人”,即“纸活艺术家”。

由于活多,柳家不得不招收学徒。棺材铺里的徒弟讲究做、画和描画,而扎彩铺的徒弟则讲究贴、剪和扎。

贴就是运用各种色纸,讲究彩纸的搭配适度;剪就是剪功。如灵樟、灵条上的“云”字花纹,“寿”字花纹;给死人撒的“买路钱”,还有做阴阳道场的“符”,都靠剪功剪出,用的料也是各类彩纸。做出来的这些物品十分精致有趣。有不少扎彩铺的老艺人都是出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

扎就是用竹子、柳条和秸秆来扎编动物和人物、房舍、轿、车、生活用具什么的,然后用彩纸糊起来。

扎功更为复杂考究。一棵高粱秆到了扎彩老艺人手里,转眼间他就可以扎出活龙活现的动物来。老扎彩铺艺人的拇指与食指,往往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子。他们用手夹着刀片,一塔就能把一根秸秆破成四条,这四条要破得粗细十分均匀。扎功和破料的练习,常常使那些初来乍到的小徒弟哭鼻子,弄不好就会把手刺得血糊糊的。

这贴、描、剪、扎是基本功,学会之后,就要见啥做啥了。在当年,大户人家有钱人家的人老了(死了),就请扎彩铺的人去,人越多越好,到这家去,坐在他家扎,要啥扎哈,不许扎不上来。

扎的物品形形色色,只要生活中有的都要会,从房舍到穿戴、服饰、牲畜、家禽、山兽、飞鸟,各种年龄性别的人物,最难扎的是“香香亭”。

这“香香亭”有三米多高,意思是人死后带到阴间装金银财物的“库”。“香香亭”除用彩纸外就是用香来插孔,亭的四周要出檐出梢,每个格上都画出祖宗的牌位。还有金山银山、金桥银桥,真是样样俱全。

男人死了扎马,是说大丈夫骑马走了;女人则扎牛,是说女人的一生弄水多,她死后扎牛,让牛帮她喝脏水。扎房子扎院子,院子里鸡鸭鹅狗都要有,动物的形态就像活的一般。

除了白事还有庙上活。

庙上活往往白干或收少许费用。这主要是庙上初八、十八、二十八庙会和一些节令的道场,庙上的和尚道士来化缘,让“扎彩铺”出纸活,主要是一些“替身”、“元宝”什么的。活不一定精,但数量大,往往也费心劳神。

再就是一些住户也往往请这儿师傅去给裱糊居室。因扎彩铺的手艺人不光会“手活”,他们的接工、画工、刻工、书法、绘画什么的,往往也很叫绝。有的还是当地民间出色的手工纸活艺人,特别是“剪工”。

这剪工在一些扎彩行的老师傅那往往能出奇制胜。那些贴在居室上的壁花、窗花,往往是他们的绝活。有的老艺人的上一代就是当地著名的剪纸家。一剪子剪出一群小孩,一剪子剪出几十只小燕。这种“一剪功”,简直叫人眼花缭乱。而那些贴在白事物品上的故事,往往是人物、历史、山川、鸟兽,就更是栩栩如生。

平时,他们的主要活动就是练功。柳掌柜的对新来的徒弟要求很严,有的人家为了孝敬老人,做出的纸人纸马要求能走会动,这叫“活扎彩”。还有时,领着去“拜活”求艺,就是到手艺高的扎彩行去,看人家现场表演,然后充实自己的手艺。

比如平时有人来“领活”,进门要客气,点点头就行;走时往往嘱咐“慢走”就行了,千万不能冒出“常来呀”一类的话。说“有事到这儿”也可以。      如被请到有事的人家上活,不能随便进人家的屋,要按人家指定的屋子送进送出。端碗吃饭喝水时也不能把剩下的水乱波在地上,大伙要倒在一块儿。兜里带的烧饼、糖什么的,不能随便给人家的小孩。

穿戴上不能穿颜色太艳的衣裳,往往一律是民间的黑、灰、蓝颜色,主要是“不显山不露水”,不冲了人家的气氛。这也是这一行艺人朴实性格的体现。他们喜好自己默默无闻,而给人世间献上自己精湛的手艺。

“九圣祠”胡同又叫“轱辘把”胡同,是指这个胡同弯弯曲曲的,由于这儿卖扎彩的多,不少人大白天也不敢在这儿走。

这儿的空气中整日地飘着浆糊的酸溜溜甜丝丝的潮湿味儿。

这个“彩铺”在长春,一提起来,上岁数的老人都知道,一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后,老柳家扎彩铺的第三代创始人故去了,这个铺子也就黄了。但是在长春民间一提起来,家家户户还是知道这个老字号的。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