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是民生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保障。近年来,全省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国际和国内大环境的影响,目前我省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在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吉林经济转型、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强化“一个责任”,努力在深化源头治理上取得新突破。食品生产经营者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监督指导其严格履行法定责任义务。坚决落实进货查验、出厂检验、过程控制、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要指导监督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各项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健全食品质量档案,引导带动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提升自律管理水平。要全面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档案,开发运行全省统一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信息平台,免费向公众提供信息查询服务。要严格执行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淘汰退出机制,对诚信意识不强、信用水平不高的企业和个人,坚决责令整改直至取缔。
推进“两个转变”,努力在探索创新监管方式上取得新突破。食品安全工作转型与创新是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一项重要举措。推进食品安全转型,一是要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化监管方式转变。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监管执法力量不足、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从源头上防控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省食品安全办将协调各地、各有关部门,启动整合全省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资源,建立全省统一、实时互通、信息共享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实现对食品生产经营的远程巡查、零距离监管和全程可追溯。二是要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由问题反应型向风险防范型转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部署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马俊清要求,在继续深化食品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三大”行动的同时,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信息报送网络,畅通信息报送渠道,提高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要加强日常监测和隐患排查,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确保食品安全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各级政府要针对辖区食品安全隐患实际,完善应急预案,研究组建相对稳定的食品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加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通讯、车辆等硬件投入,切实做到有备无患、临事不乱、及时应对。
把握“五个结合”,努力在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上实现新突破。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保障水平,一是要将食品安全日常巡查与专项整顿结合起来,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整治措施,努力构建形成常态化监管、巡查、整治工作机制,切实把各项监管整治工作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二是要将食品安全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在打击惩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营造高压严打态势的同时,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提升全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保障能力。三是要将食品安全制度建设与狠抓落实结合起来,及时梳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监管制度体系,推动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四是要将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进一步细化落实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五是要将日常教育与集中宣传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分类培训,切实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道德意识、守法意识和自律意识,引导消费者安全、健康、理性消费。
党的十八大对未来我国民生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描绘出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扎实做好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努力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省食品安全办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