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科技厅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立足“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围绕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重视科技管理的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突出重点领域,加大对我省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的研究开发力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发挥大院大所作用,加强集成创新,突破体制机制制约,实现吉林首创科技成果首先在吉林转化,让科技创新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政策为导向,重在落实。近年来,我省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些政策在实行过程中,还存在“实施范围不够大、受惠面不够广”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不折不扣地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落实科技政策是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投入主体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政策面向所有企业,具有普惠性。通过政策落实,可以激发更多的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自主创新,形成企业科技创新热潮。今后,我们要把企业研发投入的多少、落实科技政策的力度作为科技立项的重要依据,努力形成“企业先投入、政府再资助”的机制。
以项目为核心,重在选择。筛选能够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的项目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要选择一批能够推动持续创新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遵循需求拉动与学科推动、衔接国家目标、实行人才优先的原则,将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合并到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中,形成合力。要选择一批适合在省内转化的项目,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尤其是抓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进入中试,抓出一大批中试成果的产业化。要精心选择“双十工程”重大项目,调动和集成优势科技资源,加快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谋划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逐步实施“新能源汽车、玉米生物化工、人参生产关键技术、高速动车组、商业卫星、碳纤维、油母页岩、长白山资源开发、OLED和PLED”等一系列专项。
以基地园区为载体,重在特色。建设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园区),要突出产业和地域特色,组织谋划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现代中药、汽车电子、光电子、碳纤维、建筑节能、玉米生物化工等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集群。要突出外部资源特色,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快建设完善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点加强长春中俄、中白科技园建设,努力创造条件在珲春建设国际合作示范区。要发挥中科院科技特色,以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为依托,加快产业化进程,重点打造产业链条。要突出资源有效配置特色,鼓励和引导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融入地区、产业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要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特色,加快长春、吉林、延吉、长春净月等国家级高新区和通化医药省级高新区建设。
以体制机制为突破点,重在实效。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关键要在科技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建设资源型科技管理部门,提升科技管理能力,从过去的“项目型科技管理部门”向“资源型科技管理部门”转变,担负起集聚、调动和有效运用科技资源的职责,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施“主体计划”和“专项工程”管理模式,以实现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计划为主体计划,各类资源要凝聚在主体计划与专项工程之中。完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在重大项目管理上,探索实行“立、管、验”分离的管理模式,确保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完善科技投入体制,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努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以科技中介服务为纽带,重在建设。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全省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基础条件支撑。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利用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组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继续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技术市场建设,整合资源,建立功能齐全的常设技术交易市场,进一步加强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服务网点建设,完善省网上技术市场及市(州)分市场,形成技术交易网络。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积极培育技术经纪人协会、技术经纪人专业委员会等组织,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开展技术经纪活动,支持创建民营技术经纪机构,加强对技术经纪人的培训,逐步形成一支活跃、稳定的技术经纪人队伍。
以成果应用、转化为目标,重在协同。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建设集成创新体系,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形成日益完善的大科技工作格局。加强科技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省科技重大决策机制,完善省与科技部会商机制。利用省内外科技资源协同发展,吸引省外甚至国外的技术力量独立或与省内科研机构合作,解决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加强创新要素协同推进,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各方之间的协同配合,支持和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支持建立全省集成创新平台和高校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各市(州)、县(市、区)在区域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省科技厅与市州的科技工作会商机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技金融协同引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开展科技计划项目担保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专业服务试点。
(作者系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