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4年第12期 > 历史回眸
首页 > 历史回眸

历史回眸


日期: 2015-01-14 16:54:00 浏览次数: 字号:[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外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充满信心。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企盼解决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中央从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考验出发,审时度势,断然决策,把转变作风作为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出全面部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步步深入的“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各级干部受到了深刻教育,改进了工作作风,增强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自觉性,赢得了党心民心,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从而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古田会议已经过去84周年,毛泽东同志才溪乡调查已经过去80周年,重温毛泽东同志《古田会议决议》、《才溪乡调查》和同时期在闽西写下的《反对本本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光辉著作,深感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群众路线永远是我们党的法宝

毛泽东同志曾经总结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如果把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经验联系起来看,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法宝?我认为是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早在创建初期就重视群众问题,1922年7月党的“二大”《决议案》就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党的“六大”提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此后使用了“群众路线”这一概念。但真正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始于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特别是闽西的革命实践。

《古田会议决议》既是建党建军的纲领,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和作风建设的纲领。《古田会议决议》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和如何在思想上建党、政治上建军的根本问题;《才溪乡调查》科学回答了中央苏区要不要、能不能以及如何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的根本问题。这两篇以及毛泽东同志在闽西的其他重要著作,最鲜明的特点是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都要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关心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调这是我们党、人民军队同其他党和旧军队的本质区别。毛泽东同志当年在闽西苏维埃“一大”的讲话,分析了在闽西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首先讲有经过暴动的群众基础,有良好的党群关系,然后才是三省交界的特殊区位和当时国民党势力矛盾可利用。

古田会议指出的党内错误思想及其八种表现,第一种就是单纯的军事观点,即“单纯为了打仗而打仗,而不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今天,在一些干部中存在单纯追求GDP,发展不是为了群众而是为了所谓“政绩”的错误认识,有其相似之处。

古田会议和才溪乡调查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党就有了力量源泉,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走向胜利;反之,脱离群众,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走向挫折和失败。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迁,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永远都是我们党的法宝。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更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党的作风决定民心向背、事业成败

重读《才溪乡调查》等文章,我在思考一 个问题,为什么当年闽西中央苏区人民群众会衷心拥护共产党,明知枪林弹雨、流血牺牲,却踊跃当红军,甚至参加红军的占了当地青壮年(16-55岁)的88%之多?出现许多母送子、妻送郎,一家几忠烈的感人事迹。当时才溪乡有一个200多户的村子,一家2人当红军的有200户,一家3人的有46户,一家4人的有9户,一家5人的有1户,一家6人的有1户;兄弟参军的有231户,父子参军的有9户,叔侄参军的有6户,夫妻参军的有9户。由于参加红军人数多,而且忠诚勇敢,新中国建立之初,才溪乡有“9军18师108团”的荣誉。

党和人民能够建立血肉联系,靠的是党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工具,人民把党领导的革命当作生命。当年中央苏区群众大多数是文盲,不可能完全理解党的思想理论。他们之所以坚定地跟党走,特别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圆了他们世世代代的土地梦;二是共产党人舍生忘死的精神和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而这两条都是群众路线优良作风的具体实践和体现。有一首在闽西中央苏区广为传唱的红色民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了享乐主义及其表现和危害:“他们总是希望队伍开到大城市去。他们要到大城市不是为了去工作,而是为了去享乐。他们最不乐意的是在生活艰难的红色区域里工作。”可见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党就已经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享乐主义加以整治。我们今天整治“四风”更要坚决果断。

中央苏区时期党的优良作风体现在各个方面。

重大决策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是带着强烈的群众观念、群众感情,组织参加调查研究;二是选好主题,有的放矢,从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变大为小 (具体)、以小见大(全局);三是甘当群众的“小学生”,礼贤下士,听真话、摸实情;四是选好调研对象,开好调研座谈会;五是善用调查成果,分析归纳,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寻规律,把群众的智慧、意见集中起来,转变为正确决策;六是把问计于民与宣传政策、发动群众有机结合起来。联系到现在有的干部调查,是为了体现自己重视而调查,为了调查而调查,走马观花、形式主义,居高临下、满嘴官腔,只看“盆景”、爱听“赞歌”。对类似的调查,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所尖锐批评的那样:“调查方法是错误的。调查的结果就像挂了一篇狗肉账,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又像站在高山顶上观察人民城郭。这种调查用处不大,不能达到我们的主要目的。”

古田会议会址是小学,会议代表坐小学生椅子,座位不够,有的代表只好席地而坐,在寒冷中边烤火、边聚精会神聆听报告,主席台只有一张方桌、一个茶壶,会场柱子上布置6条用红纸、牛皮纸写的标语。毛主席的办公室面积不到10平方米,只有一张农家八仙桌、几条长凳。

开门见山,无虚话套话,多是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古田会议决议》中,关于“新分子入党条件”共5条,连标点在内只有49个字,其中第二条2个字“忠实”,最后一条8个字“不吃鸦片、不赌博”。

闽西中央苏区重要领导人之一的陈毅同志,当年向中共中央写的《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一文中曾这样写道:“红军的官兵夫薪饷吃穿一样,所以官兵不能有什么区别。群众及敌兵俘虏初次看见鼎鼎大名的四军军长那样芒鞋草履、十分褴褛莫不诧异,若不介绍,至多只能估量他是一个伙夫头,同时到现在伙夫头三字恰成了四军军长的诨号。”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靠优良作风凝聚、感动、影响、教育了千千万万的民众,形成了革命事业真正的铜墙铁壁。还有这样一个例子:陈嘉庚先生从中央苏区时期惧怕甚至反对红军,到后来支持中国共产党抗战和为新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当年他分别在西安和延安考察,一个是国民党统治区,官员花天酒地,奢靡之风盛行;一个是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他由此得出结论:未来之中国必定是共产党的天下!

关于党的作风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底在基层考察时说过这样一段深刻的话:“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往往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往往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从“四风”严重的地方看,我们的确失去了一部分民心,如不坚决纠正、整治,任其蔓延、泛滥,将会影响和动摇党的执政地位,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醒。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仍然任重道远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突破口、切入点和动员令,也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不能放松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人民群众对作风转变会有更多的期待,中央将有更高的要求。而且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不持之以恒地抓,就会出现反弹。因此,必须继续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督查,做好舆论宣传,用好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和群众路线的丰富资源,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取得新的成效。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