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4年第4期 > 沧海一粟
首页 > 沧海一粟

沧海一粟


日期: 2014-05-15 17:18:00 浏览次数: 字号:[ ]

任何人都不能否定俄国十二月党人的英雄气慨,古希腊神话中,最富献身精神的是普罗米修斯。他把天火窃到人间,终身被锁在高加索山上,遭受折磨和孤独。高加索山正好在俄罗斯,十二月党人也许就是普罗米修斯的后代。

亚历山大一世在1825年12月1号突然病亡,本该由亚历山大的大弟弟康斯坦丁继承王位,康斯坦丁正和一个波兰女子恋爱,对皇权没有兴趣,因此转给他的弟弟尼古拉。十二月党人不喜欢尼古拉,希望康斯坦丁继位。尼古拉本人在一个通宵完成了登基宣誓仪式。

1825年12月14号清晨,十二月党人组织禁卫军官兵们拒绝宣誓,拒绝效忠。禁卫军军官们率领禁卫军莫斯科团和榴弹兵团3200人,他们列队进入枢密院广场,在彼得大帝的铜像下排成八个方队,每个方队400人。两万多彼得堡市民、神职人员和各级官员拥挤观看,声势浩大。

尼古拉一世紧急调遣7000步兵、3000骑兵、2000炮兵,共12000人,兵力上四倍于十二月党人,将起义军队团团围困。从上午10点开始,双方一直对峙到下午五点,尼古拉一世命令开炮镇压。1000多名起义官兵和民众倒在血泊里,起义失败。579名军官和将近2000名士兵被起诉。5名为首分子被判处死刑,121名军官被流放西伯利亚终身苦役,另有300多名军官被贬为士兵,流放高加索。1000多名士兵接受鞭刑,被鞭打10000次到12000次,50几个士兵当场被打死。

1814年3月3号,亚历山大一世骑马穿过巴黎凯旋门——俄罗斯第一次征服了西欧最强大的国家。正是这一场对法国的征服,拉开了11年之后(1825年)俄国禁卫军官兵在俄国首都中心广场公开武装起义的序幕。

十二月党领袖们几乎全都跟随亚历山大一世远征过法国,作为胜利者的他们,却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他们登上蒙马特尔高地,眺望被征服的巴黎的壮丽日落;他们在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流连忘返;他们到卢梭墓前凭吊这位启蒙运动宗师;他们参加各种文艺沙龙,接触法国自由主义基督教两个重要神父西哀士和格列高里,拜访了很多自由派和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圣西门、贡斯当、斯达尔夫人等;俄罗斯军官和法国共济会的重要成员结下了深厚的个人联系。当他们从法国回来的时候,脑子里带着一整套全面地根本地变革俄国的想法。法国被征服了,但是被征服的法国高扬的是自由平等博爱,体现的是人道文明高尚,代表未来的前途。而战胜法国的俄国还在实行农奴制、沙皇专制和野蛮的鞭刑,宪兵和警察们还在奴役社会。当十二月党人从巴黎回来的时候,他们是凯旋而归的胜利勇士,是俄国荣誉的代表;同时,他们也是未来推翻俄罗斯黑暗专制的先驱。

荣  誉

一切历史事件都有独特的人文背景,十二月党人举行起义决非一时冲动。作为一个群体,十二月党人有很多共同的文化理想、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和共同的国家民族观,他们最核心的价值是贵族精神。贵族精神内涵极为丰富:荣誉、高尚、英勇、慷慨、克己、幽默、浪漫、正派、忏悔、宽容……最重要的是荣誉感,贵族珍视荣誉,高于一切包括生命。

决斗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贵族维护荣誉和尊严的个人之间的战争。17世纪,法国贵族死于决斗者达到12000人,意大利3000人,德国2600人,英国4000人,西班牙4400人。彼得大帝时代决斗传入俄国,先后有7000多名俄国贵族死于决斗,大都为了尊严和荣誉。俄国众多诗人作家都曾卷入决斗:普希金、莱蒙托夫、格里鲍耶多夫死于决斗,赫尔岑、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

关于决斗,俄国曾经颁布过十七次法令,允许军官决斗,但有严格规定,以确保公平和荣誉。首先要鉴定冒犯和被冒犯的两方,不管直接、间接、口头、书面,以任何形式冒犯了他人,对方就可以提出决斗;第二,决斗时冒犯方承认错误并请求宽恕,被冒犯一方如果接受,决斗就解除;如果被冒犯一方不同意,决斗继续进行,因为这时冒犯一方的荣誉已经不存在了。决斗武器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军官配剑,一种是贵族短刀,一种是手枪。决斗必须有双方助手在场,决斗之前必须检查武器长度,枪筒长度相差不能超过一又四分之一英寸。用手枪决斗时,由被冒犯一方的助手发出信号:拍掌。第一次掌声,双方举枪,第二次掌声,双方瞄准,第三次掌声,双方同时射击。如果哪一方在第三次拍掌之前提前半秒钟射击,他就被认为是一个不值得信任和尊敬的人,其行为等同暗杀;如果对方被杀死,他就是暗杀者;如果对方负伤且能还击,他就拥有一种特权,可以在任意长的时间内进行瞄准和射击。如果用刀剑进行决斗,双方的刀剑必须一样长,决斗之前保持一英尺距离;如果哪一方在决斗中负伤或者刀剑落地,决斗立即自行终止,继续刺杀就视为暗杀行为。如果一个团体被冒犯了,那么团体间不能进行决斗,打群架是不受欢迎的,团体可以派出自己的代表进行决斗。也有例外,即战争状态中的两军对垒。

十二月党人在枢密院广场的公开起义就是一场特殊决斗。十二月党人1816年就开始出现,说起来是一个秘密团体,其实基本上是半公开的军官俱乐部,军官艺术沙龙。他们起草的《俄罗斯共和国宪法》、《告俄罗斯人民公开书》、《俄罗斯真理》,广为流传。亚历山大一世一直在关注这些青年军官们,但没有干涉,更没有动手。

沙皇帝国没有冒犯任何一个十二月党人,他们个人的荣誉丝毫没有被冒犯,他们是国家的精英,是统治者的中坚人物,是远征法国凯旋而归的俄罗斯英雄。但是,沙俄帝国深深冒犯了他们。沙皇专制农奴制书刊检查制宪兵和秘密警察以及俄国的黑暗愚昧野蛮落后……冒犯了他们的荣誉,冒犯了他们的价值,冒犯了他们的理想——这是最严重的冒犯,不可忍受的伤害,远远超过任何对他们个人荣誉的侵犯。在帝国首都举行公开武装起义,是十二月党人和沙皇帝国之间的一场集体决斗,事关俄罗斯的荣誉。

爱  情

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全是名门望族出身,全是千金小姐,全是年轻美貌的俄罗斯女郎,幸福地嫁给了那些贵族青年军官。一夜之间,她们的地位和命运发生了剧变。

一夜之间,十二月党人,这些骄傲潇洒,年轻英俊、前程无限的军官们被押往阴森的彼得-保罗要塞,他们的妻子面前立即出现一个问题:怎么办?有三种选择:第一,立即跟丈夫离婚。俄国传统法律严禁贵族离婚,以确保贵族血统的高贵纯洁。尼古拉一世紧急要求枢密院制定新法律,同意十二月党人的妻子马上离婚;第二,跟随她们的丈夫到西伯利亚服苦役,后来她们中的很多人这样做了;第三,既不离婚,也不前往,就待在彼得堡和莫斯科,抚养孩子,伺候老人。14名妻子被批准,同时尼古拉一世立即宣布一条法令,凡是自愿跟随丈夫到西伯利亚去的,立即褫夺贵族特权,永远不能返回莫斯科或彼得堡,而且不能携带自己的子女。还有很多没有被批准的贵族女性,她们要么离开俄国,远赴欧洲,要么遁入修道院;少数女性赶到十二月党人流放地附近——她们认为,只要她们在那里,丈夫、兄弟、儿子们就不会太悲惨太寂寞。

第一个到西伯利亚去的是沃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她是彼得堡著名的美人,普希金心中的偶像。普希金跟很多女人有风流艳史,但是他心里面最爱恋最倾慕的是沃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她不仅美貌温柔,而且聪明博学,精通五门欧洲文字,有极高的音乐天赋。

沃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从彼得堡中转莫斯科然后到西伯利亚。在莫斯科,数百人为她举行盛大欢送晚会,气氛悲壮,普希金本人到场。普希金写的《波尔塔瓦》就是献给沃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的:

西伯利亚凄凉的荒原

你发出的最后的声音

是我唯一的珍宝

我心头唯一爱恋的梦幻!

沃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的父亲拉耶夫斯基是彼得大帝手下的重臣,她丈夫沃尔康斯斯基公爵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侍卫武官,从法国远征回来的时候,他骑着马走在近卫军的最前面。现在丈夫成了国事犯,特等囚徒。

从莫斯科到西伯利亚的路程有5750公里,那时候没有汽车,更没有飞机,得走一年多时间。沃尔康斯卡娅颠沛流离,万里迢迢,终于到了西伯利亚。她在法文日记里面写到,“谢尔盖(丈夫昵称)向我扑来,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我突然听见一阵镣铐的声音,他那双高贵的脚竟然戴上了镣铐!我突然理解到他的痛苦,他的孤独,他的愤怒。我跪倒在丈夫面前,亲吻这一堆冰凉的镣铐,好久好久才站起来亲吻我的丈夫”。

倾慕沃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的还有大诗人涅克拉索夫。涅克拉索夫写了一首长诗《俄罗斯妇女》,其中第一首就是献给沃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的:

无论他遭到多大灾难

无论西伯利亚多么遥远可怕

我也要把心里最好的、所有的爱献给他

到那遥远的西伯利亚去……

我在他的面前双膝跪倒,

在拥抱我的丈夫前,

我先把冰凉的镣铐贴近我的嘴唇!

刹那间,所有的声音都停止下来

所有的人都脸色苍白,含着热泪,

分尝我们相会的幸福和苦涩!

神圣的、神圣的寂静啊!它充满何等的忧伤,

又漾溢着多么庄严的气息!

涅克拉索夫后来看了沃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的法文笔记,深受感动,他多次跪倒在地,像小孩子一样抱头痛哭。在普希金和涅克拉索夫面前,沃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是一位天使,不仅美仑美奂,而且高尚圣洁。

第二位著名的十二月党人妻子是穆拉维约娃,也是天使般的美丽圣洁。21岁的穆拉维约娃在莫斯科家里接到丈夫穆拉维约夫上尉的一封信:我对不起你,我们结婚之后我从来没有向你隐瞒任何事情,只有起义这件危险的事情我没有告诉你,因为我怕你担惊受怕。现在,我带给你痛苦了,我跪下来乞求你宽恕我。穆拉维约娃悲痛欲绝,她马上回信:你不要对我说这样的语言,让我心碎。我们结婚三个月以来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我像在天堂一样。我知道没有永恒的幸福,爱情是天堂也是地狱。亲爱的,别悲伤绝望,这是懦弱的表现。她说,你不要这样说自己,你这样说自己把我变成一个罪犯的妻子。她说,我觉得我是女性当中最幸福的人,你的泪水和微笑,我都有权分享一半。把我的那一份给我吧,我是你的妻子!

经过一年多时间,穆拉维约娃终于赶到西伯利亚。之前穆拉维约夫不知道妻子来了,戴着脚镣手铐正在服苦役。突然间,妻子出现,天使一样,还是那样雍容华贵,还是那样漂亮美丽……穆拉维约娃头上还戴着一朵小黄花,象征他们的纯洁爱情。穆拉维约夫马上跪下来,苦劝他的妻子回去——他们彼得堡的家里还有年幼的女儿和儿子。穆拉维约娃说:我要跟随你,我愿意失去一切。

第一个在西伯利亚倒下的是穆拉维约娃。七年后,她终于被严酷的气候和贫病交加的生活折磨而死。到西伯利亚一年后,儿子夭折,一年后女儿患了重病,她自己的父母亲很快去世。穆拉维约娃写信给婆婆说:妈妈,我已经老了!我再也不是您的从前那个甜蜜的小姑娘,您简直不知道我有多少白发!七年后她撒手而去,死前她含泪为丈夫和新生的儿子祈祷,然后悄悄离去。人们为她俢了一座寒碜的坟墓,立了一个小小的十字架,点燃一只蜡烛。妻子走后,36岁的穆拉维耶夫一夜之间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俄国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中还有几位法国姑娘。很多十二月党人都曾留学或作为征服者占领法国,在法国培育了异国之恋。十二月党人最著名的法国情侣叫唐狄。唐狄曾在法国和俄国军官伊瓦谢夫建立了深厚感情。伊瓦谢夫被判刑后,唐狄第一时间赶到彼得堡,写信给尼古拉一世,要求到西伯利亚跟她的情人结婚。尼古拉一世转告他,你如果一定要去,将冒极大的风险:你绝对不可能拥有俄国公民身份,也将丧失法兰西共和国的公民身份。但唐狄不顾一切,毅然启程,语言不通,流浪在茫茫荒原,一名流放的强盗被她感动,顶风冒雪为他们传书联络,唐狄终于找到了她的情人并跟他结为夫妇。当年在巴黎,唐狄不敢高攀俄国征服者;现在,她自愿下嫁给一无所有的苦役犯。三年后,恶劣的气候和贫困的生活摧毁了这名法兰西女郎的身体和意志,她终于倒在西伯利亚。一年后,她的俄国丈夫也随她而去。

法国时装设计师波利娜的情人是俄国近卫军上校安年科夫。他们在巴黎见面产生感情的时候,作为时装设计师的波利娜还很贫贱。为了不耽误情人的远大前途,她放弃了这份感情。现在,她的俄国情人成了阶下囚,她专程赶到西伯利亚。波利娜给沙皇写信,俄国政府终于发给他们结婚许可证,他们的婚礼在外贝加尔湖监狱举行。他们后来双双死在流放途中。

列丹久是巴黎家庭女教师,一个年轻漂亮的法国女郎。正在西伯利亚服苦役的伊万绍夫上尉突然接到列丹久的求婚信。与唐狄和波利娜一样,列丹久当年在巴黎与伊万绍夫相遇相爱时,因地位悬殊,列丹久不愿耽误情人的锦绣前程。现在,该轮到伊万绍夫来表示,不能连累纯洁可爱的法国女孩。但是列丹久不顾一切地来到了伊万绍夫身边。

普希金最著名的诗歌《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同时献给十二月党人和他们的妻子:

在西伯利亚深深的矿井,

你们坚持着高傲忍耐的榜样,

你们悲壮的劳苦和思想的崇高志向,

决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灾难忠实的姊妹——希望

正在阴暗的地底潜藏。

她会唤起你们的勇气和欢乐

大家期望的时辰不久就会光降。

爱情和友谊会穿过阴暗的牢门

来到你们身旁。

正像我的自由的歌声

会传进你们苦役的洞窟一样!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在门口热情地迎接你们,

弟兄们会把利剑交到你们手上……

俄国文化有一种悠远的传统,俄国深受希腊文化影响,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大地之母该娅、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和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德、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青春女神赫柏、胜利女神尼姬等等,在彼得堡、莫斯科的街头和博物馆里面都有很多她们的塑像——当然最神圣的是圣母玛利亚。东正教在基督教三大分支里,男女差别最小,男女在上帝面前完全平等。

十二月党人妻子们的一个重要历史背景来自法国启蒙运动,来自巴黎文艺沙龙。在巴黎和欧洲各国首都,文艺沙龙是几乎所有重要的艺术、文学、诗歌、哲学、政治领域各种思想的孵化器。法国自由思想的天才大师们,在沙龙里面找到了自己最安全、最自由、最灵感飞扬的场合,而这种场合的灵魂是沙龙女主人。这些沙龙女主人靠她们的美貌,靠她们天生的艺术嗅觉和审美秉赋,靠她们善解人意、优雅聪明,靠她们特殊的语言天赋,能把男人们深邃、抽象、奇特的思想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话题。法国启蒙运动的才子、大师们,背后全都站着沙龙女主人。启蒙时代几乎每一个杰出男性的成就和荣誉都闪烁着沙龙女主人和上流社会贵妇人的光辉:拉罗什富科与拉法耶特夫人,达朗贝尔与莱丝比纳斯小姐,夏多布里昂与瑞米卡耶夫人,卢梭与华伦夫人,伏尔泰与夏特莱夫人。法国十八世纪著名作家龚古尔兄弟有一本重要著作《十八世纪的妇女》,他们在序文中写到:从1800年到1879年,女性是法国思想界的国王。所有的目光都仰望着她们,所有的心灵都向往着她们,所有的诗歌、散文、画笔、雕刻刀都奉献给她们;她们是诗歌的源泉,她们是神圣的本质,她们是艺术的堡垒,她们是人类真善美的象征。托克维尔也盛赞法国妇女:如果没有她们,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将无从说起。

俄国彼得堡和莫斯科在十九世纪先后出现了200多个文艺沙龙,十二月党人拥有其中两个著名沙龙,一个是“俄罗斯文学自由爱好者协会”沙龙,普希金等都是他们的常客;另一个是“绿灯社”,聚会的时候,桌子上方挂着一盏绿色吊灯。绿色在俄国传统思想里象征生命、希望和自由——他们于是自称“绿灯社”。绿灯社在1917年后中断,后来梅列日科夫斯基-吉比乌斯夫妇在巴黎重新恢复了这个百年老社。

莫斯科和彼得堡的沙龙女主人有几位非常著名,一位是叶拉金娜,她的客人包括普希金、果戈理、格里鲍耶陀夫、赫尔岑、屠格涅夫和波兰大诗人密茨凯维奇。另一个是卡娜姆辛娜,大作家卡娜姆辛的女儿,她和丈夫坚持了25年的文艺沙龙。第三个叫沃尔康斯卡娅,她自己就是一名杰出诗人,创作过诗剧《贞德》、长诗《奥莉加》和法文自传体长篇小说《劳拉》,普希金曾把《茨冈人》献给她。还有一个叫奥多耶夫娜,她和丈夫每周六在彼得堡家中举办音乐艺术聚会。彼得堡和莫斯科的沙龙,实际上是俄国19世纪各种思想的舞台。俄国19世纪的文艺沙龙是上层精英和知识界代表的聚会场所,男士们穿燕尾服,女士们穿礼服或舞会服装,不闲谈,不打牌,不胡闹;有舞会宴饮,但主要是音乐、戏剧表演,话题涉及宗教、科学、历史、哲学、法学、艺术,俄国和西方的关系及俄国的前途、俄国的道路。莫斯科和彼得堡两所大学都有沙龙,称为“小组”,著名的有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斯坦凯维奇小组和赫尔岑-奥加辽夫小组。它们都是19世纪俄国产生思想巨人的地方。

十二月党人妻子们,她们虽然不都是文艺沙龙的女主持人,但是经常跟随丈夫出入沙龙,对丈夫的思想一点都不陌生。十二月党人是为了他们的理想和事业而奋斗、牺牲,他们的妻子们不仅理解和成全丈夫们的事业,同时还理解和成全他们的悲剧和失败,理解并跟随他们的苦难和死亡。十二月党人妻子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爱情,它追求幸福,也朝向苦难。这种爱情不仅是幸福的象征,也是悲剧、失败和死亡的伴侣。十二月党人妻子们创造出这种无与伦比的爱情,她们因此使自己永远年轻,美丽,不朽。几乎整个19世纪的俄罗斯诗人和文豪都含泪赞颂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低下他们高傲的头。

土壤,继承者

有什么样的民族,就有什么样的英雄。参天大树只能生长在深厚丰沃的土地上。

托尔斯泰曾指控历代沙皇都是暴君、疯子和白痴。其实俄国沙皇不是世上最坏的统治者。彼得大帝通晓主要欧洲语言,伊丽莎白女皇曾废除死刑达半个世纪,叶卡捷琳娜女皇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亚历山大二世主动废除农奴制,尼古拉二世和平逊位……否则他们怎么能在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若干次内外战争时代维持304年的统治,俄国产生了群星般的天才和大师!

亚历山大一世大权独揽时,彼得堡艺术学院院长提名一位伯爵为名誉院长,艺术学院秘书拉勃津不同意他挖苦说,应该推荐马车夫巴依科夫为名誉院长,他不仅离皇上最近,还永远坐在皇上前面。尼古拉一世酒后曾在皇宫抖摆威仪,拉扯近卫军军官沙莫罗夫伯爵的衣领,伯爵冷冷说道:陛下,我的佩剑在手上呢!彼得堡要塞司令斯塔阿尔将军奉命审理十二月党人案件,他看完全部卷宗后对尼古拉一世说,这些年轻人是清白无辜的,是贵族的骄傲。审判委员会的工作极不光采,我不能执行您的命令,玷污自己的白髪!远东流放地萨哈林岛区长官谈吐优雅,待人诚挚,富于人道精神。他手下一位少校典狱长曾冒着生命危险,在波涛汹涌的海里救起一名苦役犯。十二月党人被关押在彼得保罗要塞时,尼古拉一世每月两次派伺从武官看望囚犯。近卫军团团长几乎含着泪每天去探望,讯问健康,伙食,替囚犯们转交信件。曾获圣•乔治勋章的中尉,拒绝押送五名死刑犯去刑场:我曾为俄国而战,我不想在晚年成为那些我尊敬的人民的刽子手!近卫军上校祖波夫伯爵拒绝带领自己的骑兵连参加执行死刑,他的理由是:这些人是我的战友和同事。

俄罗斯人民笃信上帝,他们虽然愚昧穷困,但本性纯朴、善良、正直,能识别真正的英雄。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执行象征性死刑的刑场上,一名少女献给他一束鲜花——没有人阻拦,没收;在押往西伯利亚的路上,马车夫说,谁爱护人民,他就被流放,这一点,我们早就知道了;在广袤苍凉的西伯利亚,曾长时期出现一种风俗:人们在窗台上放着面包、伏特加和衣物,等那些路过的十二月党人取走——普通刑事犯们都不去碰,他们认为自己不配。

西伯利亚流放

说到十二月党人,自会提到西伯利亚流放制度。全世界所有专制社会都曾经把自己忠诚的子弟和反对派流放出去。英国18世纪的流放地是遥远的澳洲,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流放地是荒凉的大西洋孤岛。俄国因为幅员辽阔,实行国内流放制度。南方是高加索山脉,西北部以西伯利亚为主。西伯利亚极其辽阔,面积相当于两个中国,气侯特别寒冷,到处都是荒无人迹的沼泽和原始森林,是一个天然的没有屋顶和围墙的大监狱。

最初流放到西伯利亚的都是苦役犯,刑事犯。首先把他们左手食指砍掉,割掉一只耳朵,在额头和胸膛上烙印,然后褫夺公民权,强行解除婚姻,没收财产,发配流放。彼得大帝时代,曾组织几十万苦役犯修建一条大道,叫“弗拉基米尔大道”,从莫斯科的麻雀山到古城弗拉基米尔,全长2800公里。这条大道后来成为苏联时代横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最早路线,沿岸设立了解配站、押送站、转运站、驿站。

俄国著名风景画家列维坦曾创作一幅《弗拉基米尔大道》。极其开阔的视野,阴沉沉的天空,荒凉的土地,一条土路一直通向地平线。只有一个身穿黑衣的老太太在蝺蝺独行,几处孤坟。此外没有一个人,但是,我们分明能听见沉重的镣铐声、叹息声、脚步声、吆喝声……

托尔斯泰伟大名篇《复活》的结尾处,西蒙松,一名圣徒式的十二月党人,向太阳走去;玛丝朵娃,圣女般的俄国女郎,随着西蒙松走去;在忏悔中获得新生的贵族聂赫留朵夫走在玛丝朵娃后面;整个俄罗斯都向太阳走去,走向复活。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