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4年第4期 > 大讲堂
首页 > 大讲堂

大讲堂


日期: 2014-05-15 13:48:00 浏览次数: 字号:[ ]

吉林,这方美丽而遥远的水土,古语吉林乌拉,满语,沿江靠川之谓。是说在松花江边有一个地方叫吉林。亿万年前,地心运动,火山爆发,长白山从大海之下骤然崛起,形成独领东北亚的自然雄姿。长白山,古称不咸山,满语,果勒敏珊延阿林,白色的大山。

吉林省地处东北亚地区中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经过不断的融合,用辛勤的劳动和聪明的智慧创造出吉林鲜活生动的地域文化长白山文化。长白山文化是以森林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快速崛起的工业文明相互融合,相互激荡发展的复合型文化,是汉族,肃慎,秽貊,东胡等四大族系内各民族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复合型多民族文化,并具有原生性,成长性,交互性,创新性,现代性的开放型文化。具体体现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拓荒精神;质朴厚重知恩图报的包容精神;相扶相帮共赴前程的守望精神;爱国爱族不计生死的大义精神;宽容大气豪迈乐观的喜剧精神;擅于借鉴认知传承的科学精神;自强不息开发开放的进取精神;力争上游勤勉不怠的务实精神等特点。长白山文化是由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所组成。长白山文化,是自然和人类独有的文化。

长白山文化,是真正具有生动历程和鲜明特色的文化。

苍茫的长白大山和远古的森林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快速崛起的工业文明,饱含智慧的民族手工业和民间艺术,民间技艺蕴藏丰厚,独具特色,使得这片土地散发出浓郁的生机。吉林大自然的美和长白山文化的博大,使世界想去了解它,去亲近它,去关注它。关注了吉林,也是关注了中国,关注了人类。

大森林托起的长白山,雄壮苍劲,一池天上之水,飞下银白的瀑布,成为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源头。奔流的大江养育了江河两岸的优秀儿女,使大森林以其绿色的生命传递着人类久远的文明史。吉林人长白山下放歌行,正在不断地完善着人类的创造史。

长白山是由底斯锡洋漂移过来的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撞大约于3亿年-1.6亿年间形成。是东北亚地区最高峰,海拔2691米,由二十五座25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由十六座主峰托起天池。由于山高且终年积雪,故名长白山。

长白山自然文化所拥有的特点

长白山,以自己的山峰之美,森林覆盖面积之大,天池的高和深,瀑布的奇特与壮观,高山花园的独秀,成为世界的名山之一。

1、长白山是一座神奇、神圣、神秘的大山,处处充满自然的原始、源头、原色独特感

6000年以来有文字记载的火山爆发有4次。其中1199-1200年的一次喷发是地球上有史以来的最大一次喷发。至今它仍然是一座"休火山"。而且最典型的是它有大量温泉群。泉水最高可达80℃,可用来煮熟鸡蛋。

2、它有奇特的森林系统

自然保护区内南北长795公里,东西宽47公里,总面积19万公顷。是古老的原始林带。有“美人松”、“红松母林”及“松桦恋”等奇特树种树型和植物2885种,动物种类1586种,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地,中国国家自然遗产。

3、它有独特的景观带系统

从山麓到山顶,在3公里内分布着北极圈几千公里才有的自然景观带。

(1)海拔1100米以下为针阔混交林带。生长着红松、柞树、水曲柳、椴树等;

(2)海拔1100米至1800米为针叶林带。这个景观带土层软薄,气候湿冷。生长着云杉、冷杉、落叶松等针叶树种;

(3)海拔1800米至2100米为岳桦林带。这里风大,气温低。以草木植物和灌木为主。生有杜鹃、红景天、越桔等药用植物,而代表性的就是岳桦。这是独特的长白山树种。从挺直到腑地弯曲生长,体现出长白山植物的顽强生存力;

(4)海拔2100米以上为高山苔原带。这里风大,已经没有土质。在厚厚的火山灰上,植物匍匐蛰状。花序大型,色泽鲜艳。形成高山花园。长白山的高山花园举世闻名,在高山冰雪还没消融时它们已艳丽怒放,形成白雪亮冰中的花海大山。它们,都是第四季冰川遗留下来的植物体。

4、天池

天池似一块碧玉坐落在山顶。水面海拔2194米,最深处373米,是世界上最高最深的火山口湖。天池之水流经乘槎河,形成落差68米的长白瀑布,似银河倒悬。而且自古就传有“怪兽”,许多人亲眼目睹。

5、长白瀑布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长白瀑布,三股巨水,飞流而下,竟然形成了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之源。“川”字形的飞瀑,和三条大江,这成为永恒的自然之谜。

松花江奔出天池,一路以大落差往北奔流而去,经松嫩平原、东北平原,最后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后注入鄂霍次克海;鸭绿江一路直奔西南,经由世界历史遗产地集安高句丽古墓,经临江去往辽宁丹东最后注入渤黄海;图们江出天池一路往东南,经延吉、图们、珲春最后注入日本海……

因此,吉林从地境上说应该是真正的边疆近海省。图们江距入海口的直径距离仅15公里。

长白山人文文化所拥有的特点

大约在100万-30万年前长白山就有古人类在此生存,在10万-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长白山人已经在这里从事渔猎,采集和农耕,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在12000-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白山人已经熟练地生存在长白山的大森林当中,并创造了丰富生动的长白山文化。清顺治年间(1644年)开始清皇室为保护自己祖先的发祥地修建了柳条边,把东北长白山彻底保护起来。这种以制度去保护一片土地,使长白山成为中国最早的自然保护区,使这里变成一块封闭的自然区域,从此把一片荒古、苍茫、粗犷的土地留了下来。这是我们的祖先给中华民族的子孙留下的一块天然净土。

但历史进入十六世纪以来,北方沙俄不断侵犯我国北部边陲,在明永乐年间和清康熙年间,北方的森林第一次得到大规模的开发,把吉林乌拉定为船厂,造船北上抵抗沙俄。康熙进行了雅克萨战役,终于打败沙俄,签定了尼布楚条约。造船,就要进入茫茫老林伐木,为国为族为家,长白山人从此开始了命断山林的拓荒岁月;第二次大的开发:闯关东。从康熙九年到道光咸丰年间,中原有3500万人越过山海关和渤黄海进入东北谋生。

历史给吉林长白山人留下了鲜明的生存特征造就了他们的生存性格,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遗产。

1、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拓荒精神

是中国的历史和自然,使人类深深地认识了东北,认识了长白山,认识了生活在这里的民族。开拓长白山的久远历程文化,渔猎、采集、畜牧、农耕文化,是长白山文化的重要文化。许多先民用生命的付出创造了多民族相融合的多元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饱含着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付出和献身精神。在残酷的大自然中处处体现着征服自然的生命之美和强悍的性格特征的拓荒历程。

人们为什么把一种小草比过珍贵的人参貂皮?并和它们并列?长白山上的乌拉草,虽然没有鲜花那样醉人的芬芳和人参貂皮那样贵重的价格,但它却比任何鲜花都美丽,比任何山珍都贵重,尤其在冰封雪冻的日子里。

东北地区气候严寒,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近乎半年多的冰雪生活,铸就了长白山地区先民吃苦耐劳、朴素节俭、坚韧执着的拓荒精神和生活习俗。为了完成朝廷使命,为了获取维系生活的猎物,他们穿越莽莽林海,走进大雪覆盖的雪原去生活,乌拉小草垫在鞋里不冻脚。这里的民族形成了勇猛彪悍,尚武崇实,不事奢华,坚韧执着,敢于献身的民俗、民风和风范。

乌拉(吉林),这里是一片时时在感动着人,人一旦被它感动,又忍不住去感动别人的土地。

2、质朴厚重知恩图报的包容精神

地域的隔绝,民族的差异,未能阻挡住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双向交流。长白山人不断地融纳,接纳各民族的来者。互相学习,互相渗透。知恩图报,不计钱财。历史上,3500万闯关东而来的中原人到达这里,他们投亲靠友,虽然举目无亲,但在东北在长白山却实实在在地生活下来。最终形成中华一体多民族共融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把一种质朴厚重知恩图报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性格深深地固定下来,融合在长白山的血脉和骨子里。

进屋上炕就吃饭,借鞋连袜子都脱。屋里没人自己做饭。但酒和红糖别给人动。走时捡根草棍别在门上。东北人善良的使人难忘。直到今天,人们还在称赞"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3、相扶相帮共赴前程的守望精神

长白山人的淳朴厚道自古出名,他们是不断努力的人,他们是值得依赖的人。

他们从来不把自己单独称为“吉林人”而统称为“东北人”(你哪疙瘩的?东北那疙瘩的)在这种乡音当中,一种博大的地域胸怀使得这里的人立刻去相护相帮。

长白山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却不图回报。他们勇于奉献,不丧人品,忠于友情,说到做到,表里如一。

在长白山之中,哪里有难题,哪里便有文化的奇迹。为了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他们会让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永不停止的创造精神。

4、爱国爱族不计生死的大义精神

长白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向朝鲜半岛、日本及北美传播的纽带和桥梁。它是中华文明走向东亚各国的起点,又是中外文化交汇和融合之区。对于入侵者,这里的民族奋起抗击,英勇保卫长白热土,产生诸多英雄人物,留下了无尽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传说。

东北,这是一片抗争的土地,又是一片苦难的土地。如果说中国人民八年抗战,而东北人民应该是十四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就开始了)。中原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再往前说,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东北人民就已经被帝国主义列强所侵略,他们开始了守土爱国,不计生死的抗争。杨靖宇率领不足三万人的东北抗日联军,去抵抗120万关东军。最后战死。他收编了大量的“绺子”忠义救国军和山林队,一块抗战。

这些顶天立地的英雄,是吉林的形象和人的代表,是东北百姓的气质,是长白山的精神。他们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气节,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和民族精神形象。那是一些永久被世界文化宝库去记载的名字,他们的事迹将被人类文化所收藏和贮存。

5、宽容大气豪迈乐观的喜剧精神

历史上,当人走入无边无际的山林荒野,在没有人烟的境地和寂寞环境,人与人的相见都成为珍贵的财富,于是吉林人养成了一种独立的生存能力和性格。他们尊重人的相处,并以一种乐观的精神去面对生活,面对困境,改变自己,形成了一种豪迈乐观的喜剧性格和幽默多彩的口语表述方式,我们称之为宽容大气豪迈向上的喜剧精神和文化特点。

幽默乐观,这是东北人一种苦中求乐的生存总结,那是一种向上的求生精神。以夸张的语言去强调事物,事物会更生动。以奇异幽默的语句去表述生活,生活会更加丰富。他们以豪迈的性格生存着。他们苦中求乐,他们不被困苦、寂寞无奈所压倒。努力去抗争,活下来。活下来,很好地生存下来,这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也才能去创造祖先留下的大业,也才能去开辟人类美好的未来。

幽默乐观,豪迈大气,这是一种积极的生存精神和生存态度,这是一种向上的生命追求。

长白山文化中多民族共创的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闪烁着长白山文化的绚丽光芒,那种幽默风趣豪迈乐观的喜剧精神是中华民族代表性的区域文化和民族精神和形象。其实时至今日的赵本山文化现象和东北小品的定格都证实了长白山文化和长白山民族艺术是瑰丽的文化珍宝,并且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自己的重要地位。

6、擅于借鉴认知传承的科学精神

多民族共生共荣的长白山文化,传承着民族的精神和理念,那是一种擅于借鉴肯于传承,不断去认知自然,学习别人之长,并有祖而尊,有师而敬,有艺而循的科学态度,并且一代代地将祖先所发现和创造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技艺保存下来,传承下去,记忆下去。这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情感,既是生存能力,又是经验方法。这是吉林各民族历来恪守的生存体会。传承下来的正是一种尊重科学的精神和理念。

打牲乌拉衙门,这是中国四大贡品基地之一,曹雪芹祖父“江宁织造”也只官居五品,而吉林打牲乌拉衙门总管却官居三品。吉林打牲乌拉给育了清王朝三百年的生存所需,建立了大量科学采捕条例和制度。是中国科学保护自然,开发自然的重要系统和知识。“冬不打素,夏不打荤”、“别把山场子打浑了”、“留山”等习俗,就是吉林人传承科学的见证。

人参的采集,鹿茸的炮制,鳇鱼的贮运,从远古吉林人就把科学融入了生存规律之中。

人类只有保护了自然,才能品尝到自然带给人类的幸福和乐趣,人们传承了祖先和世代先辈积累下来的技艺,人类才能留下五彩缤纷的多样文化,灿烂文化。

7、自强不息开发开放的进取精神

进取就是对生活有新的发现。人们去探索,去认知,才能进取。历史上,吉林人就积累了这种对生活的发现能力,对事物的探索能力,对陌生去接受的能力,对不知去成为有知的能力。因此,他们不甘寂寞永不停止的前行。中国历史上四次人口大迁移就有两次发生在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一次是闯关东,一次是赶南海。今天的长吉图开发正是要吉林人把握历史机遇,发挥历史上各民族在这个地区开创生存的博大潜能,联合东北亚地区的各兄弟国家和地区,实施图们江开发的远大战略,充分运用东北亚金三角地区的自然优势,经济优势和民族优势,实现吉林从这里走向大海、走向世界。

吉林接轨世界,牵引未来。

其实长吉图开发早有历史渊源。珲春地处我国东北边陲。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南部,就是北纬42°东经130°之间的位置上,珲春满语“边”之意。就是边城,边疆,边缘。“珲”在古籍《康熙字典》中又解释为“玉名”“美玉”。当地有一条河称为“珲春河”,清初“珲春河”又称为“珲春水”,后以地名代之。这里东南以分水岭为界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边界线长246公里;西南以图们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咸镜北道相连,边界线长139.5公里。珲春不仅与俄罗斯、朝鲜山水相连,而且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从中、朝、俄三国交界处——防川沿图们江而下,仅15公里就进入日本海。这里是我国直接进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我国从水路到俄罗斯、朝鲜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点。

长春至珲春高速公路已全线开通,北可连接通往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公路,去往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桑区首府斯拉夫扬卡121公里,去往朝鲜罗津港93公里,清津港171公里。是真正的对外开发的前沿。

历史上,这里是我国满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可追溯到四千多年以前的尧舜时代。早期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类以狩猎、采集、渔猎为生,后来有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被称为“北沃沮人”,是生活在兴凯湖附近的满族远祖先人肃慎人,他们来往于日本海一带去捞海参,拧海带,称为赶南海。

当年汉武帝相继在辽宁、吉林和朝鲜半岛创建了郡县制,珲春隶属于乐浪郡东部都尉辖区。后经南北朝,隋唐,渤海,金元,至明清,满族先人东海女真人普遍居住在珲春以至今属俄罗斯波谢特湾,黑瞎子岛,细林河,沿日本海西岸一带,并成为清吉林打牲乌拉衙门管辖贡品基地。可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沙俄以强制手段将此地定为“中俄共管”,后在清咸丰十年(1860年)又通过不合理的《中俄北京条约》,将珲春以东(今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划归俄属。1938年日本发动了张鼓峰事件,又封锁了珲春出海口。从此,吉林与大海远隔。

今天,长吉图开发前景无限,吉林人将延续历史上先民那种开发进取能力去努力开创图们江流域的辉煌前程,发挥历史优势,资源优势,让吉林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接轨世界,开创未来。东北亚开发长吉图一体化的大船,正扬帆起航。吉林人的进取精神和能力重新被世界文明进步的号角所唤醒。

8、力争上游勤勉不怠的务实精神

讲究实效,认识自我的吉林人在100多年前就引进了德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在长白山下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之一的“裕昌源火磨”,当隆隆的脱粒机在欢快地转动时,吉林人的聪明才智和智慧也第一次被世人认知。建国六十年来,吉林在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光学技术,电影文化,教育和科技领域都率先创造出“第一”,而后吉林动车又一举从黑土地飞驰向中国和世界各大城市。吉林人在骨子里就有一股渴望进取和力争上游的精神底蕴。那是一种勤勉不怠的务实的劲头。这正是"长白山下放歌行"的三要素——绿之美,动之韵,城之和。我们要创造绿色宜居城市,人类要享受现代美好生活。

大森林托起的长白山是自然绿色的原生态,它的自然朴实的美与吉林人所追求的本真的美有着直接的联系。绿色,是吉林自然本质美和生命美,然而它又是自然和文化的美,我们称之为希望和理想之美。

这种希望和理想是吉林与世界发展的关系,是吉林追求力争上游务实理念的深化。如果说绿色是人类和自然的生命美,那么力争上游的务实精神和行为正是一种绿色的生命理念。绿色是和谐。我们爱护绿色,依靠绿色,珍惜绿色,使用绿色,发展绿色。绿色让生命无限。森林文化在远古就带给人创造生命的启示和力争上游的开拓先例。

吉林,这片吉祥的山林,长白山,天池,瀑布,森林,人参,黑土地,玉米带,汽车,动车,电影,吉林八景,长白山森林号子,喷香的苞米花这都是吉林地域上的大美也是吉林大地的大美。这是一种精神的能力,也是一种实在的能力。 

曹保明:著名文化学家,民俗学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民协主席、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组长,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杰出人物。已出版《长白山渔猎文化》等专著80多部,计2000多万字。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文化名人。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