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就懂
当易建联刚刚进入NBA时,所有人都认为终有一日姚明会被这个瘦瘦高高的大男孩取代,成为中国篮球的第一号人物,因为从表面上看,他的篮球天赋和运动能力比姚明还要好很多。但是,经过几个赛季之后,人们并没有看到易建联的变化和成长,他的表现一点都不像是一个正在成长的明日之星,反而像是已经江郎才尽,甚至在比赛时教练都已经开始让他坐起冷板凳。而同时期的姚明,却已经成为了休斯敦火箭队的核心。
易建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力量。李春江是易建联以前的主教练,他曾经说:“这小子投篮的手感很好,速度很快,弹跳又好,但是他的力量太差了。力量的缺失使他无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其实,姚明也陷入过同样的困境,和易建联有所不同的是,姚明知道怎样去补足这个短板,经过日复一日的力量训练,姚明终于成为篮下真正的“小巨人”。反观易建联,美国媒体对其评价说:易很少出现在健身房。为了弥补自己的弱点,易建联在2009年的夏天听取训练师的意见,在美国进行了刻苦训练,训练的第一目标就是增长肌肉,让自己的上肢力量加强。在2009年12月29日篮网主场迎战雷霆的比赛中,易建联让自己的力量优势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他全场20投11中拿到29分、7个篮板,可以说,他依靠自己身体力量的增强,正在逐渐成为一名世界级的一线前锋。
弥补短板,使自己的各项能力得到均衡发展,就不得不提到“木捅效应”。“木桶效应”是经济学上的一个名词。这个理论说的是要想做一只能盛满水的木桶,就必须使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捅有不齐或者下面出现破洞的木板,那么,这只桶就不能够盛满水。
由此可见,一只木捅盛水的多少,最长的那块木板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反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木捅效应”也被称为“短板理论”。“木捅效应”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要这个木捅里有一块木板不够高度,水捅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其二,只有捅壁上的所有木板都一样高,木桶才能盛满水。
引申到经济学中,“木桶效应”就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最薄弱的环节往往影响着整体的绩效,甚至会导致整体的全面溃败。所以在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只有先在薄弱环节上下工夫,最后才能够实现配置的最优化。
学了就用
“短板理论”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十分常见。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成功的要素,包括其天赋、兴趣、专长、性格、机遇、意志等诸多方一而,我们可以将这些都看做是木桶周围参差不齐的木板,其中每一块木板都直接影响着整个木桶的盛水量。
一个人能够有多大的成就,或者说一个人的经济实力能够有多强大,就像木桶能够盛多少水一样,一个人的成就和经济实力往往不是由他的长处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他的短处有“多短”。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长处并不能代表他在这方面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而他在这方面成就的大小往往是他的短处所决定的。
“木桶效应”将“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一道理鲜明地指了出来,它要求一个人一定要对自己的短板具备足够的忧患意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了自己的那块“短板”,就应该尽快弥补它,否则它就有可能给你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毁灭性的损失。
再进一步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道理,相对于短板而言,其他高出的木板几乎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材料高出越多,浪费的就越多,而且我们还不能扔掉这个短板,否则木桶就连一点水也装不下了。因此,只有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也就是强化自己的劣势,弥补自己的短处,才能够提高木桶的容量,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而且,这是唯一的途径。这个来自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经验虽然朴素,但却是经济学原理的结晶。
经济学点睛
“木桶效应”说明了这样一个理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身上的各个部分往往都是参差不齐、有优有劣的,而一个人的整体水平又经常是由其劣势部分决定的。所以,对于自己身上的短板,我们要尽力采取各种相关措施加以弥补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整体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