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玮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刚刚结束非洲四国的访问之行,外界关注焦点很多,其中一个就和高铁有关。
习李经济学:对内三支箭 对外三支箭
石齐平:没错,我们看到去年李克强出国的时候也在欧洲地方也是推很多高铁,当时他就被有一个封号叫“高铁推销员”,其实中国高铁不仅仅跟外交有关,他还有很多含义,包括政治包括经济还有包括战略。
万俊:有高铁政治高铁经济甚至还有高铁战略,有这么多的含义吗?
石齐平:没错,当然经济是核心,延伸出来你刚才讲的政治经济或者战略,我记得去年我们谈过一个有趣的题目,叫做李克强经济学,还记得吗?
林玮婕:没错,去年习李政权刚刚上台时候,海外就有人提出了这叫做李克强经济学,内容包括像是不刺激、杠杆等等的。
石齐平:不刺激、去杠杆然后调结构,当时有人说这是李克强经济学的三支箭,但是我要今天补充一下,这三支箭基本上更多的是对内的。
万俊:那您的意思就是说还有对外的。
石齐平:对外其实也有三支箭。
万俊:哪三支箭?
石齐平:第一支就是高铁,第二支是丝路,第三支就是RCEP。
林玮婕:很有意思,习李的三支箭,帮我们展开来说一说吧。
高铁•丝路•RCEP:习李经济学的另三支箭
石齐平:我们首先从高铁开始谈起,有一个现象我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叫做高铁现象,有中国现象,也知道6年前2008年前中国第一条高铁,6年前第一次开通叫京津,你坐过。
万俊:没错。
石齐平:接下来这5年就完成了一万公里,到去年年底是12000公里,而且再建12000公里,到明年年底2015年的时候,就1.9万公里,这种现象,你什么感觉,就是高铁速度。
万俊:如何来理解这样高速的发展呢?
高铁速度:又一当代中国现象
石齐平:我想很多人也都知道,高铁技术其实并不是中国最早掌握的,是德国、法国、日本这三家,没想到现在中国后来居上了。
林玮婕:那其中的关键到底是什么呢?
石齐平:中国终于掌握了高铁技术了,中国终于怎么掌握高铁技术,这我们不谈了,反正就掌握了,但一旦掌握了以后,中国的制造成本于是就出来了,中国规模大平均成本低,然后就有出口竞争力了。那出口竞争力的时候他背后还有这么大的外汇储备贷款条件,所以这一来,中国高铁就开始要输出了。我觉得未来10年到20年,在世界上很多不同地区出现中国的高铁,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万俊:我们好像从媒体上看到,好像这个相关的线路规划已经出来,有好几条线路。
石齐平:好几条,最重要三条,第一条叫做欧亚高铁,是从北京这边出发,经过俄罗斯的西部,西伯利亚然后一直往西走,经过莫斯科,然后到东欧西欧,最后在伦敦。第二条叫做中亚高铁,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中亚然后到伊朗然后转到新德里印度。第三条叫做泛亚高铁,从昆明出发,经过不同的路线,然后最终通通在新加坡收尾。
林玮婕:我们刚刚看到这个规划老师画图这样,有点让我们想到丝绸之路,所以说您刚才提说第二支箭就是丝路吗?
亚欧非一体化:一带.一路.一廊.一河
石齐平:没错,丝绸之路在习李上台以后有两条,大家都注意到,叫做一路一带,一条叫做丝绸之路经济带,另外一条就是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
万俊:那所以说这个时间上一带就是陆上丝绸之路,这个一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我们把他合起来就是陆海高速的并行发展。
石齐平:对,就是有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再补充两个,还有一廊,还有一河,一廊就是从我们的云南出发,经过缅甸,再经过孟加拉再到印度,这是一廊打通。还有一个一河,那就是我们知道在这里泰国这里有一条非常窄的克拉地峡,中国现在要从南中国海到印度洋就必须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个对中国很不利,所以中国跟泰国要合作,在这个克拉地峡一百公里左右开一条运河,这条运河一开,太平洋就跟印度洋直接就通了,这么就是很精彩的一路一带一廊一河。
林玮婕:所以说如果确定,等于是说大家都连在一起是不是。
石齐平:讲对了,这个一路一带一河一廊连起来的话,那就变成亚非欧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