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4年第7期 > 党建动态
首页 > 党建动态

党建动态


日期: 2014-08-02 11:14:00 浏览次数: 字号:[ ]

绩效管理,是先制定工作目标,再将组织的整体目标细化分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明确具体任务事项和完成时限的一种工作机制。绩效管理常用于企业,管理者通过激励和帮助员工取得优异绩效从而推动企业发展。21世纪初,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完善政府管理模式的新途径,绩效管理开始在政府管理中全面被运用。

政府绩效评估是我省绩效管理的雏形,早在2007年就在政府管理中启动运行,主要是评估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和工作完成情况。

2011年6月,我省被国务院确定为绩效管理试点省之一,绩效评估正式改名为绩效管理,在原有内容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深化,增加了对政府职能运行、工作目标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当时大部分省市的绩效管理适用范围仅包括政府工作部门,没有涵盖党群工作部门。为提高工作效率,体现公平,后经省委、省政府决定,全省党群工作部门统一纳入绩效管理,参照政府绩效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从破冰而出到摸索前进,我省党群工作部门绩效管理工作经历了3年的探索历程。

措施办法关键词:【管理•考评】

目标责任制管理是我省党群工作部门开展绩效管理的创新举措,它既不同于以往的单项工作目标责任制,更有别于简单的政府绩效评估。它是以绩效为导向的综合目标管理,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

作为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省直机关工委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经历了从观念转变到理念升华、从夯实基础到管理深化的过程,把推进目标责任制管理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参与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改进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强化培训交流指导,探索创新考评方法,建立起一套符合机关实际的党群工作部门绩效管理模式。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目标责任制管理顺利进行的保障。在省直机关工委的积极督导下,省党群工作部门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亲自参与,明确了责任部门、人员及分工。在开展目标责任制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量体裁衣,研究制定了内部目标责任制管理办法、组建联络员队伍、落实指标到人、搭建网络平台、细化考核内容等一系列符合部门实际的工作推进措施和办法,取得了实效。

在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委主任科员韩百岫向记者展示了按照卷宗形式装订的资料册,里面的指标表、分工表等资料详细记录了每年全院工作落实和完成的情况。他说,以往有的业务部门在年初制订年度工作计划目标时往往比较笼统,工作计划完成时间节点、落实工作责任、采取哪些措施等都不够明确,我们对全院工作计划逐项做了详尽的任务分解,将每一个具体工作节点和环节的工作细化,确定具体责任人,使全院每位工作人员知道哪项任务和指标是自己负责的、什么时候要完成到什么程度,用目标责任制来牵引年度工作目标的完成。

考评指标是目标责任制管理的基础。省党群工作部门考评内容目标总分值为100分,重点业务工作目标分值为80分,包括部门必须承接落实的年度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上级主管部门安排部署的重点工作,以及体现部门核心职能的业务工作;重点共性工作目标分值为20分,包括机关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经费管理、目标管理等;同时,绩效加减分项目也是考评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在政府部门实施绩效管理,现在在党群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尝试,各个机关职能不同、任务不同,怎么考评,需要综合省领导、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部门服务对象等各方面意见。”省直机关工委副书记郑强说,省直机关工委负责51个省党群工作部门目标责任制考评工作,考评体系的探索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通过3年多的实践,确定了以重点业务工作目标为主、重点共性工作目标为辅的较为完善的考评指标体系。平时定期调度、不定期督促检查和察访核验、自我评估、年终考评有机会结合,基本实现了管理过程封闭,考评程序和方法日趋科学、规范,加大了社会评价力度,建立了以考评组、职能部门、省领导和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市(州)党委、省直部门、服务对象内外结合的多维考评主体,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考评体系。

“目标责任制管理覆盖面是全方位的,可以说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既包括党委各部门、纪委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检法机关、群团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纵向从省直又延伸到市(州)、县(区)、乡(镇)党群系统。”郑强说道。

作用成效关键词:【效率•动力】

“开展目标责任制管理主要是要解决‘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的问题。干好干坏现在真的不一样。”郑强表示,干得好,领导认可,同志们有信心,还有奖励;干得不好,奖励不着不算,被“一票否决”评为未达标的,还要被行政问责。

各单位的主管十分关注单位考评档次,“金牌”的光鲜写在脸上,暖在心里;“铜牌”就有点黯然;而拿不到奖牌者,则是抬不起头来——因为不是有大事故就是有大案件,一票否决了。“这个模式是科学的,多项数据采集后自然可分出优劣,排出位次。”

目标责任制管理在我省党群工作部门开展3年来,极大地增强了各部门工作的目标性和计划性,对各部门推动工作、服务基层、规范管理、转变作风、提高效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干部职工服务力、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目标责任制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难度大、工作标准高的系统工程。”省人大机关人事处处长张铁峰认为,目标责任制管理不是走形式,更不是为了争档次拿奖金,而是机关管理的创新,既注重目标导向,又注重绩效导向,是一套有效的激励导向机制,有助于提高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

“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既使我们的工作目标更科学,重点更突出,任务更明确,又进一步推动了机关作风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了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任务的优质高效完成。”省编办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徐清春说,目标责任制管理使工作前有因、后有果,年初有部署,年中有调度,年底有考评有绩效,过去抓特色、抓精品工作的意识不够,现在明显感觉大家工作的精气神更为振奋。

“目标责任制管理使我们的工作既有压力,又有一个思想认识转变的过程,现在已成为一种自觉。”对此,省编办行政体制改革处处长韩庆忠深有感触,他说,借助目标责任制管理平台,省编办先后制定出台了内部目标管理、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文件档案等10多项管理办法,强化主体责任和落实监督,各处室主动想工作,踏实干工作,工作执行力和规范性大大提高,效率效能大幅提升。几年来,省编办通过目标管理深入开展转变政府职能和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构编制核查和清理规范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取得了突出成效,全省机构编制连续6年实现“零增长”,有效助推了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目标责任制管理逐步成为了党群各部门工作的抓手和载体,各部门通过目标责任制管理,科学严密制定考评指标,定期加强工作督导,按时检查和考评指标完成,确保了工作有效开展,有力地推动了部门工作落实,加强了工作过程和结果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标责任制管理进一步增强了绩效意识和创先争优意识,在全院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指标、我为绩效作贡献的良好氛围,现在大家工作热情非常高。”省高级人民法院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郭荣华告诉记者,目标责任制管理既是压力也是激励,更是动力,只有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整体目标才能够达成,个人才能取得成长进步。

发展方向关键词:【完善•创新】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

省党群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目标责任制管理,使其更加科学化。通过完善奖惩机制,将目标责任制与干部年终考核、处室评优及干部提拔任用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处室及个人的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成为处室、个人奖惩的重要依据,使目标责任制的管理效用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了激发处室、个人工作的能动性。

很多部门不断创新管理办法,将目标责任制考评与机关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考评提高机关效能,把目标责任制管理与部门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履行法定职责,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增强做好工作的原动力。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内部目标管理办法,有效开展日常绩效管理,形成定期调度、督查、通报和报告机制,对于重点项目采取日常考评与分管领导督办相结合的办法,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目标责任制管理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个别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考评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简化等问题。”

省直机关工委考核办副主任蒋振宇对目标责任制管理工作充满信心,他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突出科学性、开放性、群众性,不断完善考评体系,扩大工作宣传引导,加强指导、交流和服务,推进网络管理技术改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强化结果运用,推动党政府机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回望,绩效管理工作凝聚了广大机关干部的真抓实干;未来,也必将照亮我省党群各部门迈向美好发展的前景之路。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