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5年第5期 > 劳模风采
首页 > 劳模风采

劳模风采


日期: 2015-07-01 12:58:00 浏览次数: 字号:[ ]

唐忠民,男,汉族,195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兼任吉林工商学院顾问教授,吉林省高级经济师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省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副会长。2008年6月、2011年12月分别被授予“第二批吉林省高级专家”和“第三批吉林省高级专家”荣誉称号,2013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9月被授予“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吉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第十二届省人大代表。多年来,唐忠民始终把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农村信用社这一平台,牢牢坚持“农民致富的银行、微企成长的银行、居民兴业的银行”这一市场定位,殚精竭虑、全力以赴为“三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做好金融服务。

一、紧贴农业、农村、农民需求,创新完善“六大金融”,为“三农”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户生产生活资金需求比较大,只有全力满足农民资金需求才能推动“三农”经济发展。多年来,唐忠民十分珍视与农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把服务方向定位在为“三农”服务上,让农民都能在农村信用社支持帮助下尽快发家致富。他带头研发五大类、104个农村金融特色产品,其中“农贷通”品牌系列产品覆盖了农林牧副渔等产业层面,基本能够满足传统农业种养殖需求。以优惠利率在全国率先推出粮食直补担保贷款余额达64亿元,“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余额达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2%和76%,让利于农约5.5亿元,让农民得实惠,让“三农”得发展。“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获得“全国最佳农户金融产品创新奖”。十年来,累计投放农户类贷款3,058亿元,约占全省总量的71.3%。在全省建立5,793个助农金融服务点,实现市县乡村四级金融网点全覆盖,着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启用流动银行服务车,实现取款、消费、缴费、转账等综合业务,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现代便捷的金融服务。与人民银行、中国联通合作,在全国首创“联银快付”支付产品,累计交易180亿元,使农副产品大宗交易更加安全快捷,增强金融普惠能力。

二、立足地方经济战略发展大局,创新服务方式,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唐忠民一直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加大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坚持做小微企业的贴心成长伙伴,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227亿元,积极支持全省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我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撑。大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目前吉林农信有90个信息系统上线,建立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四位一体”渠道体系,在全国农信系统率先推出微信银行服务。积极搭建银政、银企平台,连续三年与省工信厅、省企联举办政银企对接会,与各市州及各县(市)区政府、省发改委、省人社厅、团省委、省妇联、省财政厅、省农发行等全面开展合作,发挥综合支农助企效应。连续三年在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中名列第一。

三、坚持股份制、市场化方向,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为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发展积蓄后劲

不创新就不会发展,不变革就难以生存。唐忠民按照金融企业市场化的总体趋势,始终坚持把深化产权改革作为吉林农信转变机制、化解风险的治本之策。实施产权突破战略。多年来,他带领全系统上下积极协调地方党政支持,主动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富帮穷”战略,在全国农信社率先推进行社结对帮扶和委托管理,由15家农商行对25家高风险社进行帮扶。截至2014年末,成功组建21家农商行,临江等4家联社等待批筹,全省农商行挂牌和筹建总数25家,占比达到50%,改制进度居东北三省一区首位,达到全国中游水平。通过产权改革,累计吸引各类股本117亿元,股权溢价化解历史包袱63.6亿元,增加拨备和资本公积19.7亿元,省政府和地方扶持资金12.6亿元,全省35家联社监管评级提升,16家高风险社“摘帽”,得到中国银监会的肯定。强化省联社职能作用。他积极探索省联社产权改革新模式,率先推行省联社“去行政化”和市场化管理,撤销市州联社、办事处,设立省联社驻市(州)联络办,成立区域稽核审计中心,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五线对一点”的稽核体系,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加强管理创新。建立绩效评价和经营目标考核双轨评价机制,对县联社实行差异化和目标管理,有效防范短期行为。倾力打造“家文化”建设,成立“家文化”研究会,倡导践行“崇德尚勤、诚信爱家”的“家文化”精神,注重发挥德治礼序、家规家训教化作用,“以德立家、以勤建家、以俭持家、以人强家、以责担家、以和兴家”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截至2014年末,吉林农信资产总额3,731亿元,是2009年末的2.2倍;各项存款2,520亿元,是2009年末的1.8倍;贷款余额1,662亿元,是2009年末的1.8倍;利润总额59.4亿元,上缴税金21亿元,是2009年末的7.3倍;上述五项指标名列全省存款类银行业机构之首。2014年,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历年亏损挂账、资产利润率等6项主要监管指标进步度综合排名列全国第四位。在省联社成立十周年之际,省委书记巴音朝鲁作出了“农信社十年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可喜可贺!”的重要批示,对省联社十年来的成果充分肯定。

四、围绕服务和改善民生,主动尽责担当,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在带领吉林农信快速发展的同时,唐忠民时刻不忘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组织成立“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慈善基金会”,目前已累计捐款捐物3,500余万元,仅首次捐赠就向8个市县医疗机构捐赠救护车13台,向3个市县捐建冠名学校三所,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促进扩大社会就业。2011年,唐忠民带领省农联社启动“圆梦”工程,面向偏远乡镇定向招收贫困家庭子女。许凤婷,一名来自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县集乐乡贫困家庭的孩子。家里几代人都是农民,姐姐考入吉林师范大学后,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让这个贫困的家庭入不敷出,弟弟17岁就外出打工贴补家用。2012年,许凤婷也以488分的成绩考取了长春中医药大学,因家里实在无法供其上学,而打消了深造的念头。省农信联社的“圆梦”工程,不但让她圆了高校深造的梦想,而且解决了工作难题,稳定的工资有效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困境。到目前,累计招聘大学毕业生1.1万名,面向边远乡镇地区定向招收贫困农民子女250名,圆了贫困农民子女的“上学梦”和“工作梦”。加大对城乡危房、棚户区改造建设支持力度,累计投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31亿元,为促进百姓安居乐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注重自身能力提升,积极探索钻研,为全国农信改革发展提供借鉴引领

唐忠民作为吉林农信的统筹者,在积极把握改革发展大局的同时,时刻不忘提升自身理论水平,2010年以来,他在国家、省级报刊公开发表金融理论文章65篇、约25万字,并有多篇文章获国家级奖项,在省内外金融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他系统提出并确立吉林农信的发展理念、市场定位,提供了前瞻性、战略性科学理论指导,推动吉林农信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县域第一大银行,赢得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他提出吉林农信“控股公司”改革模式和二次剥离不良贷款思路,在全国农信系统引起较大反响。得到来吉林调研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的肯定。在提升理论的同时,唐忠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每次研发新产品,他都积极参与,投身到产品设计中,并亲自到基层调研。2012年8月,他到梨树县一村屯调研,当时见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移动POS机取出100元钱露出笑容时,他感慨地提出了“农民的微笑就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农民、小微企业以及社区上。多年来,他深入一线、贴近基层,各项工作决策、推行和督导都身体力行,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十年来,唐忠民满怀对“三农”的热爱之情,足迹踏遍了全省所有的县域、绝大多数基层乡镇和无数的农户企业。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