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不到40岁的副县长万宇,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大好仕途,成为了省孤儿学校首任女校长,当上了一群孤儿的“孩子王”。然而刚一上任,她便陷入了迷茫,甚至产生了反悔的念头。但是10年过去了,她不但没有放弃这片事业,反而成为了一千多名孤儿孩子的“万妈”。
女县长——此生无悔的决定
万宇上任不久,在与长春市72中学的联谊活动中,外校学生的精神抖擞、面部红润、阳光自信与孤儿学生的死气沉沉、满脸菜色、胆怯自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就像一根尖刺瞬间刺入万宇的心中,坚韧、刚强、乐观的她泪水夺眶而出。
回想20年前,一向成绩优异的她却在高考中意外落榜。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她一心放弃学习,外出打工,是班主任焦老师不辞辛苦、翻山趟河,到家里劝她复读,并垫付了学费。万宇常说:“没有焦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也正是因为老师的感染,她选择了师范大学。看到孤儿孩子,万宇想到了当初的自己,也想到了那位影响她一生的焦老师,更坚定了她留下来的决心。
教育者——肩负母亲的事业
从“父母官”到“孩子王”,要当好孤儿学校的校长,万宇给自己提出的要求就是:对每一个孩子视如己出,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这个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刚到孤儿学校,万宇就发现,孤儿孩子的个头普遍较矮,有的小学生与地方学生相差了一大截。和其他母亲一样,万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孤儿每生每年生活费仅3060元,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质量,万宇吃透政策,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将国家好政策100%惠及于孤儿孩子。历经三次调整,2010年孤儿生活费达到了每生每年一万元。仅伙食费一项,就由2006年的150元增至目前的500元。万宇还派专人学习营养配餐,根据学生生长需要制定营养食谱,增添花样品种,增加鱼、肉供应,确保每个孩子每天吃上一个应季水果。渐渐地,孩子们的身体结实了,个头也高了,就连几个公认的“小不点”也撵了上来。
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医,万宇时刻放在心上。面对全校一千多孩子,从6岁到20岁,从男孩到女孩,从衣服到鞋子,从内衣到外衣,这样的服装采购,难度可想而知。但万宇始终坚持:不仅要满足学生吃饱穿暖的基本生活,更要满足他们成长的个性化需求,要让每一个孩子穿上合身、可心的衣服。这个理念也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
“要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阳光”
在孤儿学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段心酸的故事,有一道难以抚平的伤口。这连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人间惨剧,带给孩子们的是孤独和自闭,是胆怯和自卑,是难以走出的心灵阴影。为了打开孩子们的心结,万宇在全校率先学习并取得了国家社会工作师认证。在她的带动下, 48名教师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认证,6人考取社会工作师。他们在教育、教学等一线岗位,运用专业化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疏导。
但万宇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她提出:孤儿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是心理专家,学生的心理教育要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她身体力行,尽可能地、主动地创造机会,握握孩子的小手、摸摸孩子的额头,和孩子拥抱一下,就是这样的细微动作,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暖和母爱的存在。
强强(化名)常被小伙伴们称为“帽子男孩”。几年前的一场大火不仅使他失去了父母,还在他的头上留下了永远的印记,因此无论春夏秋冬强强总是戴着一顶帽子。这一切,万宇都看在了眼里。她给强强配了一个假发,从那以后,已经许久不敢照镜子的强强经常对着镜子美滋滋地乐个不停。万宇告诉老师们,这就是“帽子效应”,一顶帽子、一个细节,都可能唤起孩子们内心最珍贵的尊严和自信。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孩子生病住院、毕业离校、参军入伍时,万宇的亲临看望、关怀叮咛、亲切拥抱,都会让孩子们感到幸福。到孤儿学校工作的10年,每逢元旦、春节、中秋,她都会在学校陪着孩子们一起度过。但对于自己的家庭和女儿,她亏欠的太多太多,在高中阶段,女儿的家长会万宇从来没有参加过,老师和同学们都把她的朋友当成了孩子的母亲。万宇舍小家为大家,把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孤儿孩子身上,孩子们也最愿意把心里话对万妈说,就连已经毕业的学生,都会时常打来电话,和她述说生活的烦恼、分享成长的点滴。当学生们像小燕子一样扑到她怀里,当孩子们把刚刚吃完饭还沾着油渍的小嘴贴在她的脸上,万宇都会感到无比的幸福。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让孩子们的眼神亮起来,开阔视野是关键。万宇挖空心思为学生搭建平台,省内的长白山,临近的哈尔滨,快速发展的天津、山东,享誉国际的北京、上海、澳门,都成为了孩子们学习实践的天地。走出去的同时,学校以春蕾孤儿艺术团为龙头,开设了涉及音乐、书法、美术、棋类、球类等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小组30余个,通过个性化、素质化、综合化的特长培养,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综合潜能,帮助他们打开了紧闭的心灵窗口、开辟广阔的成才通道,让孩子们的眼神亮起来、眼界宽起来,使他们的生活到处充满阳光。
“孤儿的人生同样能够出彩”
2006年7月的一天,万宇到宿舍看望即将毕业离校的孩子们。一进门,就看见平平(化名)眼睛哭得跟核桃似的,她上前抱住孩子,关切地询问原因。“万妈,我不想毕业。我没考上高中,出校了该怎么办呀?!”平平的话,令万宇的心猛地一揪:绝不能让孩子走出校园后继续成为社会救济的对象,要让他们个个有本领、个个有着落、个个有发展!
为了这句誓言,万宇带领她的团队反复调研,经过不懈的努力,学校成功取得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独立办学资格,成为吉林省内唯一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中职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学科、综合性教学单位;并通过联合办学方式开设了市场需求较高的数控专业,为孤儿学生开辟了考大学、学技能、参军入伍等多元化的成才之路。
万宇积极与省、市实验中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校等名校建立协作体,使学校教学工作与省内名校并轨;她还发动身边力量,邀请全国名师、省内专家到校开展“专家讲坛”,带领教师实行“小班化”、“行走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
多措并举,促进了育人质量的提高。2006年以来,百名学生圆梦大学,其中14名学生考入211大学,有8人还考取了硕士研究生;71名学生参军入伍(含女兵21人),11人转为士官、3人考入军校、多人立功受奖;中职毕业生255人全部就业,月薪平均达到4000元。毕业学生中,还涌现出了“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吉林好人”、“青奥会明星志愿者”和“省优秀志愿者标兵”等青年人学习的榜样,孤儿学生感恩励志、回报社会。
2011年5月9日,当毕业孤儿王守志作为新郎牵着新娘刘玲玲的手,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当新娘玲玲为守志的“万妈”戴上那支红色的“婆婆花”;当两个孩子一起向她鞠躬叫“妈”,万宇的激动和幸福无以言表。自己的孩子叫妈,那是有着血缘关系的母女情分;可孤儿孩子叫妈,道出的却是对亲情的无限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得知两个孩子约定:等日子过好了,一定回学校领养个孩子,做他们的爸和妈。万宇更是欣慰,因为她的孩子们不仅成了家、立了业,更懂得了“乌鸦反哺”的道理。
管理者——实现的十项突破
在孩子们眼中,万宇是最亲爱的“万妈”;在老师们心中,她是最值得信任的“领头雁”。到学校工作的10年中,万宇坚持学习、钻研政策,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切实做好教职工表率,并带领她的团队,圆满完成了学校第三次迁址,实现了十项重大突破,推动了孤儿养教事业的发展,万宇本人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国民政行业领军人才。
成立孤儿心理研究室,承接孤儿教育专项课题,出版孤儿教育校本教材,填补了三项国家空白。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万宇坚持走在孤儿教育的最前沿:成立全国首个孤儿心理研究室,聘请知名专家做指导,招聘专业心理教师,开展纵深化孤儿心理研究;亲自带领语文教师承接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填补了国内孤儿教学专题研究的空白;主编并出版《缺失的完美》、《阳光的滋味》两部近30万字的校本教材,成为我国首部专门为孤儿学生编写的校本教材。在万宇的带领下,省孤儿学校实现了由“养教结合”到“以教为主,养教结合”的历史性转变。
实现孤儿教育辐射农村,推动孤儿教育由“救济型”向“普惠型”的发展。2007年,结合即将迁址新校区的实际,万宇提出要逐步扩大招生,在招收城镇孤儿的同时,首次面向农村招生,实现了全省儿童福利事业城乡统筹。目前,学校教学班已由2006年的19个增至31个,学生人数由618人增至1020人。
实现队伍建设专业化、学校管理科学化、教育教学小班化、德育工作体系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后勤保障社会化,“六位一体”推动学校稳步快速发展。“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建设一流的队伍。”万宇刚上任时,学校师资力量极度匮乏,很多老师一人兼多个学科、跨多个年段教学。面对这样的难题,她一方面积极争取编制,引进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师。2006年,学校162名教职工中,仅万宇1人具备研究生学历;但如今,202名教职工中,研究生学历已达2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0%,学历层次明显提升,年龄结构趋于合理,真正实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万宇勇破瓶颈,在全省事业单位中率先落实“岗位聘任制”,在全省学校系统中率先实行“绩效工资制”,实现了学校管理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到“自主管理”的转变。
结合孤儿学生“年龄跨度大、学习基础差异大、综合发展潜能大”的特点,万宇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小班化”教学改革,使教师有精力关注、关心每一个孩子,使教学、辅导更有针对性,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真正做到了不放弃、不抛弃、不离弃任何学生。
万宇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探索实行了小学班级与生活管理“一对一”模式、初中班副主任制、高专辅导员制,推出了《学生个人成长基金管理办法》,形成了以政教处为中心,团委、少先队等多部门密切配合的德育工作新体系,并提出了“建设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基地”的发展目标。
2009年9月,万宇带领全校师生喜迁新居。为了使教育教学等内部设施与现代化校园相匹配,她亲自找到老同事、老同学“化缘”。在大家的支持下,学校的现代化体育设施完备了,实验室的装备更新了,图书馆的书籍增多了,班班安装了“多媒体”,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遍布校园,50M的光纤使师生们轻点鼠标就能走进色彩斑斓的网络世界,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建设已经走在了全省中小学校的前列。
学校净月校区占地面积2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6万平方米,规模较大屯老校区整整扩大了三倍,学额也翻了一番,这给后勤保障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此,万宇提出了“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创新理念,学校先后委托社会企业,对保安、保洁、餐饮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专业化力量的引入,提高了后勤服务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指数。
民政人——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万宇时刻铭记着刚上任时省民政厅党组对她的要求和期待——孤儿学校的校长不仅要成为教育家,更应该成为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
在建校和迁址等关键时期,万宇抓住一切机会,全面提升办学理念、层次,提高学校知名度、美誉度。10年来,她亲自接待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达万人次,辽宁、安徽、新疆、四川、黑龙江、青海等地的民政同仁纷纷到学校学习交流。如今的省孤儿学校,已经成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国务委员王勇到学校调研时高度评价“吉林省孤儿学校建得最早、办得最好,是中国品牌!”
“我是最幸运的校长,因为我所从事的是孤儿教育事业;我是最幸福的母亲,因为我拥有着千名孤儿孩子的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政行业领军人物、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诸多荣誉中,万宇最看重的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全省人大代表,因为这承载着孤儿孩子——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群体的重托;而她认为最珍贵的莫过于孩子们发自内心叫出的那一声声“万妈”!也正是这一声声“万妈”,还有这个称呼背后的巨大责任,成为了万宇10年如一日,坚守在孤儿教育第一线,发扬“向善向美、至真至爱、敬业奉献、创新进取”特教精神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