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5年第7期 > 沧海一粟
首页 > 沧海一粟

沧海一粟


日期: 2015-09-22 17:04:00 浏览次数: 字号:[ ]

父亲用端庄、清秀的硬笔书法,写在线装宣纸本子上的“好话一句”,成为我们兄妹的宝贵精神食粮,也可以称作是我们家的“家训”。

年过80的父亲,身体康健。从机关退休后,与母亲相依相靠,过着俭朴、充实的晚年生活。

20年前,父亲从省直机关工委的领导岗位退休了。父亲说,过去的生活苦,你们的母亲操劳大半生,我亏欠的太多,退休后就一个任务,照顾好你们的母亲,让你们安心工作。于是,买菜做饭、打扫房间便是父亲的日常“科目”。再有闲暇,就是看书写字了。

星期天、节假日回家团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交流信息,也交流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父母对我们的一些认识、观点有的赞同,有的不赞同。对不赞同的,从不训斥,总是摆事实、讲道理。话语中常常有让人过耳不忘的警示话语。我们当儿女的就说,爸爸说的对,能不能找纸和笔记下来。父亲总是微笑着说,都是老话了,这还用记?

父亲善书法,师从名家,却从不卖弄。一次,去古籍书店,看到有宣纸线装、深蓝色封面的空白本,古色古香、很喜欢,便买回几本。

平时,父亲看书看报,把自己觉得有感悟的句子摘录下来,写到单张的纸页上、卡片上。有了宣纸空白本子,就便于集纳了。父亲就把搜集到的锦言隽语誊写到这些本子上,日积月累,写满五本。这便是“好话一句”的由来。

弟弟看过,说挺好,有价值,便拿去打字印出来,给哥儿几个一人一份。打字、复印,被别的人看到,受到称赞,也索要一份。弟弟索性复印数十份备存,谁要都给。

为什么叫“好话一句”?我想到,大概是取自一句俗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其实,这里也包涵了父亲对儿女教诲的深意。

就拿说话来说吧,父亲在“好话一句”中写到:“口说好话,心想好事,身行好事”;“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自己会沾上一、两滴”;“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扬人恶,不夸己能”。

父亲具有相当深厚的秉性修养,从不生气、发脾气。当父亲一句话也不说时,就是生气了,而且是稍瞬即逝。父亲认可这些“好话”,也是身体力行这样做的。

周围的朋友都说,从你们哥兄妹的言谈举止中,能看出你们家有很好的家教。其实,我们兄弟俩和一个妹妹,都是母亲拉扯大的。父母曾有长达15年的两地生活,小的时候受母亲的教育更多一些。而父亲和蔼中有严厉、随和中有尺度,更重要的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女。

父母教育我们首先要自己管住自己、管好自己。“好话一句”中说:“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己”;“得理要饶人,理直要气和”;“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就会活得很快乐”;“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乐,求人痛苦”;“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我喜欢看书,但是父亲所写的这些“好话”,我从书本上找不到。我想,其中有很多话,是父亲自己的概括总结,或者是有感而发,以“一句话”的形式说出来。平白的“一句话”,尽管没有大道理,但是一句话中蕴含的哲理是深刻的。

听奶奶说过,我父亲小的时候过的是苦日子。全家从河北挑着担子,逃荒来到东北,叔叔姑姑兄弟姐妹7人,我父亲排行老大。父亲上小学时,没有用过书包,只有一块包袱皮,包裹着学习用品。家里穷,买不起教科书,上学是与同桌的孩子看一本书,用的笔是捡别人不用的铅笔头。

父亲对人生有自己的感悟。“好话一句”中写到:“吃了苦,苦尽甜来;享了福,福尽悲来”;“每天无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费者;积极有用,是人生的创造者”。在商品经济大潮汹涌澎湃袭来之际,父亲没有鼓励子女挣大钱,甚至不鼓励子女谋求高职位,只是叮嘱把握好人生,做有品德的人,做社会有用的人,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母亲也常常教导子女,钱多少够花?官当多大算大?父母不求子女荣华富贵,只求你们平静生活,千万不能走歪道、误歧途。

“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物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全家老少互劝勉,贫也心安,富也心安;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父亲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两位老人的生活理念,也是真实的生活写照。这种生活态度,对子女是教育,也是鞭策,更是警醒。

“好话一句”中有许多约束欲望、加强品德修养的劝诫。父亲写到:“要做好社会的环保,也要做好内心的‘环保’”;“人的心地是一块畦田,土地没有播下好的种子,也长不出好的果实”;“真正的爱心是照顾好自己的这颗心”……

“好话一句”中还有如何应对困惑、烦恼的警示语。比如:

——遇到挫折不要气馁。因为“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立起来”;面对自己的错误不要辩解,因为“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

——取得进步不要得意忘形。应该知道,“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活在别人掌声中的人,是经不起考验的”;“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是非当教育,赞美作警惕”;“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走无悔人生之路。“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可恶的是淫乱;人生最危险的是贪婪;人生最烦恼的是争名利;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人生最美行为是奉献”;“光阴不惜过时悔;黑发不学白发悔;酒色赌博致祸悔;官行贿赂致罪悔;富不俭用贫时悔” ……

——明理修身可无忧。“兄弟姐妹皆同亲,争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忧什么?补破遮寒暖即休,摆什么?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死后分文带不去,悭(吝啬之义)什么?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举头三尺有神明,欺什么?荣华富贵眼前花,傲什么?” ……

父亲的“好话一句”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官话、套话,却接近生活实际,切中要害。每每回味咀嚼,总觉得余音绕梁,好记、管用。

我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北京参加工作3年了。我与妻子去北京看望儿子,到儿子的宿舍去过。在儿子的床头,发现了我父亲的“好话一句”的复印本,心里感到格外喜悦。

我父亲的“好话”不仅被他的儿女们接受、认可,也在他的子孙身上传递。能理解这些“好话”,就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就会远离悔恨的泥潭。我相信,我的儿子不会让他的爷爷失望的。 

(作者系吉林日报社副总编)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