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平市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累计立案2579件,2530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83人移送司法机关。
靠前指挥 合力攻坚
每逢重要疑难案件或是在纪律审查的关键节点,市纪委领导不当“甩手掌柜”,亲自“上阵”,指挥调度、组织调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梨树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范景佐(原住建局长),人称“老爷子”,在当地是惹不起的“硬角色”。梨树县交通局原局长郭晓峰,10多年群众举报频繁,却未受到过认真调查处理。对这两起案件,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中新亲自指挥调度、组织调查,直接向省市有关领导汇报。在办案的关键节点,面对被审查对象的抗拒心理和外围取证的重重困难,李中新到办案一线鼓励办案人员,明确要求:“纪律审查工作,既要有‘打虎’的气势,又要攻心为上,深挖细查,抽丝剥茧、固定证据。一定要让腐败分子明白,在我们这里,从来就没有熔不化的铁块子、钢坨子。”最后,终于查清二人的严重违纪和涉嫌违法问题,均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每逢纪律审查,市纪委主要领导全过程参与,及时破解难题。分管副书记坐镇指挥,每天到办案区现场调度案情;主管常委(副局长)一律住在办案区,与案件具体承办人员同吃同住,办案人员随时就疑难问题汇报情况、请示工作。对于急需解决的问题,分管领导在第一时间组织召开案情分析会,分析情况、研究对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对被审查人员形成了心理震慑。副书记、常委与办案组的同志,一起研究制定审查方案,共同拟定谈话提纲,对谈话方向、谈话策略适时予以调整,一天一调度、一周一总结,确保案件及时突破。同时,纪律审查期间,分管副书记和主管常委至少与被审查对象谈话一次,加大了审查谈话的攻心力度。
激发干劲 释放活力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关键在队伍,重点在实干。
四平市纪委不断加大纪检监察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强化组织推荐、把关、考察、使用干部责任,让敢担当、敢监督、敢负责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两年间,全市先后有37名优秀纪检监察干部被提拔重用,梨树县一次就有6名业绩突出的乡(镇)纪委书记被提拔到乡(镇)长的岗位,极大地激发了纪检监察干部勇于担当、干净干事的热情。
四平市纪委关心关怀一线执纪干部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做到严管厚爱。有的干部因长期参与办案值班,家属患病不能照顾,市纪委主要领导出面协调解决;有的专案组年轻人居多,办案期间时间紧、任务重,长期不能回家,家里很多事情顾不上、家属有意见,分管副书记召开座谈会,聆听家属心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人性化的关怀使纪检监察干部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工作,用出色的业绩回报组织关爱。仅2016年上半年,市纪委监察局就有8名干部获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创新模式 提升战力
针对基层纪委同级监督乏力,基层办案难、难办案,不敢、不愿监督现象突出,落实上级要求搞变通、打折扣、有盲点等问题,市纪委创新推行“两层级、全覆盖、交叉办”工作模式,即涉及村支书或村主任腐败问题的,一律由县纪委直查或组织乡镇纪委交叉审查;重大疑难问题,由市纪委联系室跟踪督办。
通过市纪委领着监督、带着办案,使基层执纪一线的干部得到了锻炼,素质和能力明显提升。依靠这种工作模式,近两年来共查处截留挪用、贪污侵占、执法不公等案件910件,是前两年查办此类案件总和的2.43倍。2015年,县(市、区)立案增幅最高达到290%,市直派驻机构立案增幅最高达到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