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谈话函询、纪律处分等方式,对党员干部违规违纪行为对症下药,使每一个触碰红线者都受到相应处理,用纪律架设带电的“缓冲区”,切实把纪律挺在前面。
今年1月至7月,通化市全口径立案699件,同比增长50%。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72人,其中轻处分349人,重处分123人,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移送司法机关17人。
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约谈提醒“常态化”
“以前觉得纪委的工作就是‘处分干部’,问题比较严重的干部才会被谈话,现在深切体会到,谈话是为了治病救人、保护干部,而不是等到违纪违法以后再‘猛击一掌’。”日前,通化市某单位一把手赵某被市委书记约谈后,发出由衷感慨。
通化市通过集体约谈、个别约谈等形式,分层次逐步推进,“谁分管谁负责”,将约谈制度化、常态化,敦促各级党委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真正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部分党员干部在权力运行和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禁而未绝……”7月13日,在通化市党委(党组)书记履行主体责任述责大会暨集中约谈大会上,市委常委直指述责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质询、评议,一针见血。全市80余个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红了脸、出了汗”,针对问题,立行立改。
同时,该市定期开展“廉情评估”,指出问题、督促整改,签字背书、传导压力,针对可能逾越纪律底线的轻微问题,市委和市纪委领导“面对面”与一把手进行个别约谈。去年以来,市委主要负责人个别约谈县(市、区)委书记20多人次;对市直承担工程建设任务的部门负责人和对120多名新提拔交流的县处级干部进行了集体廉政谈话。市纪委领导约谈县(市、区)委书记11人次、“一对一”约谈部门一把手和部分班子成员108人次,集中约谈全市基层纪委书记、纪检组长41人。
抓早抓小、动辄得咎,教育挽救“大多数”
通过谈话函询,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使干部身上的苗头性问题“早治早愈”。去年以来,全市处置谈话函询问题线索113件,涉及党员干部102人,基层党组织8个,全市全口径谈话函询县(处)级干部36人,乡(科)级干部59人。
在谈话函询中,该市纪委仔细甄别情况说明和谈话内容真伪,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理:未讲清问题的,责成其直面问题如实说明情况;讲不清楚的,及时展开初核,深查细究,一追到底;对谈话函询中不积极配合或回答问题避重就轻的,严肃批评教育;弄虚作假、隐瞒真相、欺骗对抗组织的,坚决按照违反政治纪律论处,形成震慑。同时,在谈话函询后,对举报不实的及时给予澄清,还干部“清白”。
“以前觉得干好工作就够了,对身边同志的‘小毛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才发现自己主体责任意识不够强,‘好人’思想真是害人害己,今后千万要牢记教训、担起责任。”通化市某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陈某因监管不到位被追究问责,同样被问责的还有某县副县长于某等人,分别被给予党内警告和行政记大过处分。年初以来,该市纪委对轻微以上的违纪行为,根据其程度和后果,分别对25名党员干部给予党内警告、严重警告、行政记过等党纪政纪处分,同时采取组织处理。
快查快结、深挖细查,严肃惩治“极少数”
“总以为法不责众,为了小团体的利益,不顾党纪国法的约束,大肆请客送礼。现在看来,做不到遵规守纪,再多的关系网也保不住自己。”日前,通化市农委原一把手邢某因违反多项纪律,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他在忏悔书中写下上述感悟。邢某违纪违法案是典型的“窝案”“串案”,通化市纪委深挖细查,另案查处10件10人,其中已有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
该市纪委坚持快查快结,对第三、第四种形态中的“少数”和“极极少数”有多少查处多少,绝不手软,坚决“治病树”“拔烂树”。今年5月,市纪委严肃查办了市职业教育中心原校长朱时江严重违纪涉嫌违法串案,全案共涉及29名党员干部。
同时,该市纪委大力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求县乡纪委将基层“四风”问题、违规处置集体资产、落实惠民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列为整治重点,盯住村级组织和各类“站、办、所”等贴近群众的窗口单位,加大对基层违纪违法、侵犯群众利益问题的查处力度。年初以来,共处理14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