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春雨最好。风中有了水,风就柔和了,吹在脸上,有轻抚的感觉。夜雨悄然,地里的韭菜见点水就长。晨起,开车去城市小菜园剪韭菜。
一路上,想着“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诗句,那是杜甫会老友时的叹咏。牵动我的味蕾的却是韭菜盒子。嫩黄的鸡蛋炒出配上翠绿的碎韭菜,再加点虾米,春天的味道就飘出来了。迫不及待地回家和面,擀皮,包盒子,凭着记忆做韭菜盒子。
韭菜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菜蔬,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诗经》中就有“献羔祭韭”的诗句。说的是早春要用羔羊祭祀,普通的韭菜能作为祭品,可见春韭之鲜美。有人揣测,可能是取韭菜只要种一次就能割了又长,寓意族群生生不息。这种百合科葱属植物,做菜柔嫩辛香,的确易植多产。去年的老根在寒冷的冬天休眠,地气一暖,白色犹如胡须般的根就开始发出绿芽,然后一气儿直冲,向着天空生长,根根向上,不斜不倚。粗壮的叶子窄窄一条,绿莹莹的。嫩时根部发白,几日之后就老了,根部淡紫。要找出自然界生长快,又好培育的蔬菜,非韭菜莫属。据说,野韭菜生长力更加旺盛,至今在青藏高原还有大面积的野韭菜。
韭菜天然有辛香味,不喜之人称为臭。佛教《楞严经》中有断除五辛的经文。韭菜不幸和大蒜一样,成为修行佛法的人应该断绝的五种有辛味的蔬菜之一,竟然是与酒、肉同为佛门弟子禁食的。原来,他们认为韭菜是辛菜,其中的成分会使人产生不好的情绪,从而断了修行的慧根。佛法精深,韭菜何过。其实,作为有特殊气味的蔬菜,不吃香菜、茴香、大蒜的人有之,不吃韭菜的就很少。因为韭菜食用方式多样,可单独成菜,亦可作为其他食材的配料,用来提味。
韭菜适宜在凉爽的气候中生长,北方的韭菜可以吃三季,但春食则香,夏食则臭。秋天也不错,但总不如春韭好。有人考证,宋代我国有冬季栽培韭黄的证据。黄庭坚有诗云:“韭菜照春盘,菰白媚秋菜。”颜色浅黄,嫩而味美的韭黄想必是冬天韭菜的替代品了。如今,蔬菜温室大行其道,冬天吃韭菜也不是难事。但是,大棚培育出的韭菜味淡茎弱,呈浅绿色,不如露天大地的韭菜味道足。
当然,韭菜不仅仅只是吃叶子,韭菜花也很美味。五代著名书法家杨凝式有名帖传世,名为《韭花帖》。流传至今,行楷自然是极好,我却对这个帖名感兴趣。帖子的内容也十分家常,就是午睡醒来肚子饿,吃了朋友送来的韭菜花,非常可口,心里一高兴就写了封感谢信。一罐韭菜花换来一封千古名帖,可见韭菜花的魅力。2015年初夏去河北沽源县玩,晚上10点县城宾馆都住满了,找不到住处。幸好有对刚结婚不久的小夫妻收留我们,住在他们的新家。赶了一天路,我们蒙头大睡,第二天清晨,年轻的妻子拿出自制的油饼和韭菜花,香气四溢。被陌生人收留后热情款待,我胃口大开,仿佛也感受到了千年之前书法家的快乐,觉得那韭菜花分外好吃。
又是一年万物生发,春韭合着春光开始了疯狂的生长。没有杨凝式的笔墨才情,就写篇小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