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处于县乡换届的关键期。受其影响,一些干部开始浮躁起来,打探小道消息,盘算个人升迁,内心慌慌然难以集中精力,工作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甚至一些工作被“撂荒”。
干部“心慌”要不得。换届必然涉及人事调整变动,关系干部的升降去留。在这个节点干部动点心思是正常的,但凡事要有度。有的人进步心切,期待换届能够成为自己进步的阶梯,朝思夜想,抓心挠肝;有的人挖空心思,无视自己本领不强、能力不济,托关系找门路投机钻营,企图在换届中捞点“实惠”,上蹿下跳,根本停不下来;还有的人因年龄、身体等原因可能换届后退出领导岗位,整天想着船到码头车到站,心烦意乱,无精打采。以上种种,就不正常了。类似这样的干部,虽说不是大多数,但却极大地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精气神”。
工作“撂荒”让人忧。换届是个政策性、纪律性、程序性非常强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果干部的心思和精力为其左右,就会出现消极懒政、无所作为。从实践看,这种负面影响已经显见。有的单位虽然人马齐备,但整体功能下降、战斗力不强,推进工作缺乏创新与活力,争创意识降低,工作标准不高;有的部门抓学习流于形式,抓工作能应付就应付、能对付就对付;还有的开展工作避重就轻,对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拖再拖,结果导致舆情危机,群众信访上访时有发生。
解决和避免“慌”与“荒”,教育引导与严格纪律要并行。换届是考察干部品质、检验干部作风的关键节点。各级组织要从严从实抓好换届政策纪律的贯彻落实,强化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作风养成。要把换届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统筹起来抓推进,通过学习党章党规、系列重要讲话,学习换届政策和纪律要求,使干部在换届中保持政治定力,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平和心态对待换届、参与换届。同时,要强化执纪监督,从严贯彻落实换届政策,及时发现好干部、真正重用好干部,树立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导向,让干部吃上“定心丸”。对个别干部思想迷失、行为走偏问题,各级组织要及时“扯袖子”“咬耳朵”,让其红红脸、出出汗,使干部在换届中找准位置,保持干劲,树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