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贯穿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刻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具有世界影响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五大发展理念揭示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从历史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深受西方经济理论的影响,使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发展战略备受推崇。这种片面的发展观虽然一定程度刺激了经济增长,但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因而带来了诸多问题。当代中国和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推进发展,拓展和提升发展价值,对发展理念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形成共识,这为我们提出新发展理念提供了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先后回答和解决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动力机制、经济体制、发展方式、社会关系、治理方式等重大发展难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提升。进入“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仍然面对诸多矛盾、风险和隐患,需要继续破解新的发展难题。比如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环境保护、增长动力、改革开放等问题,都需要从战略层面加以解决。五大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总结吸取了历史经验教训,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发展的总纲领和路线图,必将使人类社会发展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升华和新突破。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远洞识。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回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其根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和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认识结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五大发展理念第一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出,展现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严谨、科学、系统的发展体系,客观上把中国新发展与世界发展融为一体,相互呼应、协调一致,既服务和服从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彼此配合解决发展中的棘手矛盾和问题,统筹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三、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新时期发展思想和发展路径的集中体现。五大发展理念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作为一种全新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基于中国特色发展实践,提出和指明了新时期发展的大方向,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思路,确定了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的新路径,即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从创新中寻求增长新动力;坚持把协调作为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手段,通过拓宽发展空间提升发展后劲、以实现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坚持把绿色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基础,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美丽中国;坚持开放发展是提高发展质量和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的必然选择;坚持共享发展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强调的是发展的目的,其实质是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我们党是一个用先进理论武装的党,党的事业的每一次发展,总是以先进理论的产生为指导、以科学理论的武装为基础的。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机关党的建设及时调整、跟进适应。
一、坚持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把新理念贯穿于机关党的建设全过程。机关党的建设,能否更好地推进中心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层党组织能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一要加强创新理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和机关党建走在前、作表率的要求,深化对机关党的工作规律和特点的认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把学习成果、思想成果转化为做好实际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真学真用、真抓真干。二要深化载体方法创新。结合部门实际,积极探索机关党组织体现优势、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新办法,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党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综合运用互联网、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三要推进制度机制创新。积极调整那些不适应实践要求的制度,做到缺位的抓紧建立,不全面的尽快完善,不合理的坚决革除,不适应的努力改进,将五大发展理念要求转化为具体实化的工作支撑,建立健全巩固五大发展理念的制度机制。
二、坚持以协调为手段,着力形成机关党建整体合力。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是使党建工作充满活力、永葆青春的重要方式。首先要从整体思路上统筹谋划。着眼于机关党建总体布局,正确处理机关党建中的重大关系,注重统筹协调、精心谋划,把机关党建工作融入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思考、去把握,放在本部门本单位中心工作中去部署、去落实,努力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和结合点,不断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其次,要在工作要素上整合凝聚。从组织、职能、制度层面整合党建资源,使各个方面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在地方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机关工委牵头,部门、单位党组(党委)书记负总责,机关党委书记、专职副书记具体负责,党支部书记直接负责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关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工委要加强与部门单位党组(党委)的联系沟通,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使机关党建各项要素实现最优配置。要从解决问题入手,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统筹工作力量,一项一项、一件一件解决,推动机关党建任务的落实。第三,要在工作实践上统筹推进。坚持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衔接,力求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抓好机关党建、队伍建设、机关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统筹推进重点工作与一般工作,统筹采取各类工作载体、各种方式方法,统筹使用机关党建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等,避免“两张皮”。
三、坚持以绿色为保障,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机关党建工作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最重要的就是营造风清气正、崇严尚实的机关政治生态。一要树立正确的“三观”。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机关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廉洁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二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四种形态”,严明“六大纪律”,大力推进《准则》《条例》贯彻执行,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强化纪律刚性约束。要加大问责力度,落实“一案双查”,严格责任追究。三要严格党内生活。进一步严格党组织生活,抓好“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的落实,切实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四要大力弘扬正能量。督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挖掘好、坚持好、继承好各级机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好传统好作风好文化,塑造凝练富有特色的精神,积极传播正能量。五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旗帜鲜明地树立正确的干部工作导向,真正把组织需要、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合理使用起来。要公道对待干部,公正使用干部,严肃整治“不作为、乱作为”。
四、坚持以开放为依托,着力拓展机关党建工作领域。克服“封闭运行”“体内循环”,树立强烈的开放意识,积极适应时代的要求。一要依靠群众,坚持开门搞党建。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汲取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以实现党内党外同向发力、党心民心同频共振,一道管好党、治好党。二要注重借鉴,从历史和现实中拓展。将抓业务工作方式方法创造性地转化运用到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上来,增添党建工作活动,解决工作难题。要注意及时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兄弟单位以及其它领域抓党建的经验做法,积极学习消化、吸收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提供学习参考。三要改进方式,在“走出去”与“请进来”中深化。坚持“走出去”,即走出书本、走出本地、走到社会中去学习提升。坚持“请进来”,即把外面、外地的“客人”请到本地本单位来传经送宝,达到学习提高和促进工作的目的。
五、坚持以共享为目标,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获得感。落实“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要求,贯彻“共享”理念,惠及机关党员干部、惠及各族群众。一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在落实机关党建制度中实现权利共享。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扩大党务公开,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引导党员干部参与制定和落实机关党建各项制度建设,使党员在享受权利中认真履行义务,在党的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二要发挥组织优势,在服务党员和群众中实现成果共享。围绕更好地发挥党组织作用,以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为抓手,立足自身实际,深入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打造工作品牌,努力扩大机关党建工作的普惠面,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参与进来、分享共享。三要运用“互联网+”,实现机关党建工作资源共享。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工作阵地,积极用好机关党建网、机关党建QQ群和机关党建微博,建立机关党建微信公众号,推进机关党建在线教育、管理和考核,构建数字党建、党建云平台等新体系,加快机关党建信息资源共享互通。四要健全帮扶机制,在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中实现共建共享。深入扎实开展结对共建、结对帮扶活动,通过点对点的“结对帮扶、支部共建”等方式,实现各级党组织资源、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的有机配置、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