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市1.1万个基层党组织、25万多名党员都踏着一个节拍、朝向一个目标昂扬迈进的时候,其所产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是何等强大!”谈起吉林市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核心要义,吉林市委组织部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发出如此感慨。
吉林市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目标明确,学做结合。用市委书记赵静波的话说就是:“认真对照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密围绕吉林市正在实施的工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国企改革和农村脱贫五大攻坚任务及本职工作,找准问题、边学边改。只有把党员身上存在的问题解决好,才能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党员。”
按照这一整体思路,早在去年下半年,吉林市委就抽调专人,历时3个月,分别对机关、国企、农村、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及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思想状况进行了深入摸底调查,共分析查找出6个方面14个突出问题。中央和省委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后,该市立即启动问题导向,制定出针对性极强的“学”的重点内容和方式方法、“做”的具体要求和实践载体、“改”的突出问题和主要措施,切实把学习教育任务具体化、差异化和精准化。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围绕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带头查摆、带头整改,并积极深入到基层党组织讲党课、搞辅导;机关党员围绕解决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等问题,通过学习教育,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员围绕群众不方便、不满意的问题,边学边改;农村党员围绕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问题,大力实施以增强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贫困党员带头脱贫、项目党员带动脱贫为内容的“一增双带”工程。
针对问题“学”与“做”,使“学”的目的更加明确,“做”的效果更加出彩。
在吉林市卫生监督所,党组织引导党员把执法人员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和违反法定的处罚程序,替管理相对人说情和包庇或者刁难、报复,收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等这些令群众深恶痛绝的种种现象通通摆到台面,让大家“脸红”、“出汗”,既而警醒,认真整改。他们认为,只有把“疮疤”挑破,才能更好地得到医治。
在丰满区建华村,140名党员成了全村4500人的“主心骨”。小到将村里的车库改建成农贸大厅解决新村居民买菜难问题,大到7户村集体企业的转型升级,每一件都印记着党员的无私奉献和责任担当。因病致贫的苏孝令声音哽咽地告诉记者,他家平均每月600元的房租费和供热费,都是包保他的村党委副书记岳明海和党员王其凤自己掏腰包给他凑的。
在吉林市司法局,“脱贫攻坚法律援助行动”正稳步推进。通过这一行动,全市在册的7.3万贫困人员每人都领到了一张带有个人信息识别功能的“扶贫攻坚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卡”,当贫困人员遇到法律问题需要帮助时,凭此卡将获得司法机关提供的免于经济状况审查和优先受理、优先解答、优先指派等“一免五优先”的优惠政策。
在吉林市中心医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催生出了一个叫“DRG”的疾病分组管理评价体系。按照这套体系,医护人员的奖金不再与患者的治病费用产生关联,而是与治疗的难易程度和治疗效果挂钩——其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目前,全院有562名在职党员响应市委“做公益、公仆先行”的倡议,纷纷到相关社区党组织报到,自愿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医院近期收到患者赠送或书写的172面锦旗和143封表扬信,就是对该院以党员为骨干的医务工作者队伍的最高奖赏。
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吉林市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却用一组组数字塑造了共产党人的崭新形象:
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1500余次,带头查摆问题3500多条,带头制定整改措施7600多项;编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问答》口袋书3万余本;举办大型专题辅导教育700多场次,参训党员达8万余人次;建立“江城党建”微信公众号,推送50多期,有2.5万多名党员给予关注;为109个省级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组建脱贫攻坚智囊团,落实项目248个,直接带动贫困人口近4万人;全市已有1.2多名党员在志愿服务网实名注册,并组成了396个志愿团体。
毛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