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贯穿党建各项工作的灵魂和主线。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把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统一,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在加快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决战决胜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吉林市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立足信念教育从严,争当对党忠诚的表率。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抓好信念教育这个根本。吉林市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中心组作用,完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一把手”带头抓学习、带头讲党课,深入开展“走基层”宣讲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提升理论学习的实际效果。定期组织党员干部重温革命传统,形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性教育体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占领文化思想阵地,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立足夯实基础从严,争当服务大局的表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近两年,吉林市组织开展全市基层党员状况调查,在全市组织开展“基层党建年、加强年、提升年”系列活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强化,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服务导向,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建的鲜明主题,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突出责任导向,全面推行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定期议党和专题议党制度,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注重实践导向,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立足干部选用从严,争当务实重行的表率。“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吉林市认真落实“好干部”五条标准,一批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结构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强化干部能力建设,加大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力度,提升干部处理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本领;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改进考核方式,全面客观准确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从严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同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1563”人才体系建设,加快省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立足作风建设从严,争当执政为民的表率。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市严格落实中央部署,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1.1万个问题得以解决。作风建设贵在持之以恒、持续深化。我们将坚持以上率下,大力倡导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对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马上就办”,对有利于民生福祉的“马上就干”,满怀激情干事创业。增强宗旨意识,坚持密切联系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将改进作风激发出来的热情、激情和劲头用到工作中去,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
——立足监督执纪从严,争当廉洁从政的表率。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吉林市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创新构建市委主体责任“七责管理”体系,开展“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监督检查,认真落实一把手“五个不直接管”制度,党风政风持续改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强化新形势下党内监督做出明确规定,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在思想上突出一个“畏”字。牢固树立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的“底线意识”,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成为内在信念、行为自觉,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在监督上突出一个“常”字。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突出对重点部门、重要岗位、关键节点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让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切实感受到监督的“存在感”。在执纪上突出一个“严”字。把握和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紧盯违纪行为初始,动则得咎;保持高压态势,对违规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落实问责机制,对落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力的严肃追责。
(作者系中共吉林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