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塔,它从青铜时代一路走来,它因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而闻名于世,它就是辽金时期著名的军事重镇、辽国五京六府中的重要一府——黄龙府,今天的吉林省农安县。
辽塔又称黄龙塔、龙湾塔等。按学术界通行说法,建于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三年至十年间(1023—1030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它是辽代黄龙府留存至今的唯一古建筑。
《农安文物县志》记载:古塔为八角,有13层,塔高44米,属于密檐实心塔,以青砖砌成。塔身由西门、平栏门、角梁、斗塔、花拱组成。各层角檐上有狮、龙、马等兽类塑像,塔角还悬有铜铃,风吹铃响,金铁齐鸣,分外诱人。塔刹高8米,呈葫芦形。宝顶更为精美,由紫铜铸成,外饰鎏金。
历史上辽塔为何而建呢?是否有“塔下原有黄龙寺,方圆十多里,香火旺盛,后毁于战火”之实呢?
因为辽、金是少数民族政权,文化不发达,史实资料存之无几,辽金正史为元修,既简单又讹误脱漏很多。特别是当时中国北方战乱频繁,兵燹不断,对文史典籍的劫难常是毁灭性的。所以,辽、金史籍中不见有关记述。辽塔下是否有黄龙寺也成为了一个历史谜团,众说纷纭。
在学者王福义和田成名所著的《农安辽塔下黄龙寺存毁考》中,则从建筑学等角度,对辽塔下黄龙寺做出了推断。
我国寺庙佛塔建筑,按构造形制式样大致分为实心塔和楼阁塔两种,实心塔又分为“阿育王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四种式样。塔的平面形式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层数从一层至十五层,基本上单数。塔的建筑形制如风格、规模等。一般与民族、时代,以及寺庙所崇佛学流派,寺庙自身规模等有关。
《农安辽塔下黄龙寺存毁考》论述:农安辽塔从形制上看,是密檐式实心塔,具有辽代佛寺塔建筑的民族风格,从塔的规模看,它所依建寺庙一定具有相当规模或较长历史。特别是“塔身十层中部砖室中出土的铜铸释迦和观音佛象、单线阴刻佛像银牌饰,以及木制圆形骨灰盒、盛骨灰和舍利的布包(即骨灰包、舍利包)、瓷香盒、瓷香炉、银圆盒等”,准确地传达出农安辽塔是佛寺塔的信息。尤其是骨灰盒、包、舍利等,充分说明此塔附近必有寺庙,且庙中曾有大德高僧圆寂炼化,才置骨灰、舍利于塔中。这样推断,是因为一般地讲,塔院与寺庙并存,一般本寺僧不可能置舍利、骨灰于他寺之塔,而且一寺之僧能舍利、骨灰置塔供奉者,一定是本寺中的大德宗师。
实际上,今天的辽塔经过先后两次修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1953年国家拨款加以维修,1982年又进行了一次全面修缮。修缮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在塔身十层中部发现一砖室,室内完好地保存着释迦牟尼像、观音菩萨像及银牌、香炉、银盒、布包等珍贵的极有研究价值的佛教历史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