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8年第1期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首页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日期: 2018-03-09 09:39:00 浏览次数: 字号:[ ]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作出全面部署,赋予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许多新任务新要求。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焦报告提出的重点任务,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全面提高组织工作质量。

大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引领辽源创新转型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一目标,把党中央关于选人用人的标准和要求贯彻落实到干部工作的全过程。首先,突出政治标准。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三严三实”“四个铁一般”等要求,归纳起来就是干部首先要在政治上达标,选人用人首先要看政治素质。因此,应把党的政治建设突出出来,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重点要做到“五看”:看政治忠诚,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看政治定力,是否坚定“四个自信”;看政治担当,是否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看政治能力,是否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看政治纪律,是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打造一支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民造福的一流干部队伍。其次,注重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挺直共产党人精神脊梁,解决好“总开关”问题。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党员干部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再次,加强专业化建设。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各项工作对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坚持知事识人、依事择人,注重干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统一,努力打造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增强干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帮助干部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工作。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组织部门在选好干部的同时,也需要做好“咬耳朵”“扯袖子”的工作。要严格落实“凡提四必”“任前三审”等要求,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继续用好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

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过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部署、新目标、新定位、新举措,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分领域、分类别施策,分层次、分责任落实,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从全面进步走向全面过硬。要逐级靠紧压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两议四抓一述”制度,实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百分制考核办法,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计划,倒逼一把手种好“责任田”。要抓实党支部这个最基本建设,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继续深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每个党支部都担负好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要抓好乡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加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力度,构建县、乡、村三级立体网络

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村级组织服务功能。要深入开展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推进行动,打造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一核多元”的区域化城市基层大党建格局。统筹推进国企、机关、学校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要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和增长机制,逐年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规范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全面落实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财政支持等政策。

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近期,我们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辽源市服务创新转型发展“152人才集聚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实施引进高端人才、硕博人才、服务基层大学生3项行动计划,计划5年内累计投入2780万元,力争引进100名两院院士等国家级专家和享有较高声誉、在各自学科和技术领域内起骨干核心作用的省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500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素质人才;2000名服务企业、社区、乡村基层一线的大学生优秀人才,以满足各领域人才实际需求。与此同时,还将继续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出台《域外辽源籍人才关爱回引工程》《辽源籍学子关爱服务工程》《辽源本土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政策》《辽源市柔性引才系列政策》《辽源市新生代企业家三年成长计划》等配套政策措施,全力构筑有利于各类人才施展才干、创新创业的政策高地,着力为加快辽源创新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辽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