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流域有可食用的大型鱼类50多种,但是老百姓记不住,就编个顺口溜把好吃的常吃的鱼口口相传:“三花五罗十八子”。
三花:鳌花、鳊花、鲫花。鳌花,就是鳜鱼,也有写成桂鱼。鳊花,学名长春鳊。鲫花学名花鱼骨又叫吉花、吉花勾、江鲫、季鱼、季郎鱼、鸡骨郎……鲫花大的能长到五斤,越大越好吃。鲫花体大肉鲜,可清汤,可煨汤,可清炖,可清蒸,可煎焖,可红烧,怎么做怎么好吃。
五罗: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五罗的头一罗是哲罗,也叫哲罗鲑。这哲罗是冷水鲑鱼中的大型肉食鱼,世界稀有冷水鱼种之一。长的圆滚滚的,看着可爱,可却是水中霸王,对于小鱼来说,吃你没商量。发罗,大名三角鲂,体形与鳊花有一象,但比鳊花宽。松花江流域的五罗,不都是大鱼,后三罗雅罗、胡罗、铜罗,都是小不点。最大的雅罗,也不过一两来重。能和三花、大罗混在一起,实在荣幸。小罗虽小,却是水中珍品,肉嫩刺酥,酱焖、香酥、炖汤均佳。这三罗因其小,极少内运。不到黑龙江、乌苏里江边,难得品到,正因此,格外珍贵。
十八子。这个十八子是个概数,到底是哪十八种,问过不少人,没有一个能数全的。能吃全的人,大约更少的可怜。查资料才知道这十八子并不逊于三花五罗,也是鱼之珍者。而且并不止“十八”这个数,十八只是形容其多而已。十八子大小都有,小的可以是寸把两寸长,半两三钱重的小不点,象船丁子、柳根子,没法煎焖炖氽,只能做裹面酥炸或做鱼酱。收集到的有:
岛子,又叫白鱼,学名翘嘴红鲌。七里浮子,学名鲟鱼,是国宝级的珍品。牛尾巴子,学名乌苏里鮠。外形象嘎牙子,但比嘎牙子大许多,用酱焖牛尾巴子下饭,美的很。鲤拐子,就是鲤鱼。这是黑龙江人最常食的鱼,名堂也多。有一个品种叫三道鳞。草根棒子,就是草鱼,学名鲩鱼。鲫瓜子,就是鲫鱼,南方人有把它叫鲫壳的。学名银鲫。在黑龙江人眼里,这鲫瓜子好。四两半斤,易于烹调。酥鲫鱼,红烧鲫鱼,干炸鲫鱼,都是下酒的好菜。鲫鱼炖豆腐,更是下饭的好菜。鲢子,大名鲢鱼,学名白鲢。鲢子多刺,因而用来煨汤的多,有的人干脆只喝汤,不吃鱼,把汤炖的浓浓的,往里下豆腐,下白菜,反把鱼捞出来,扔了。嘎牙子,学名黄鱼桑。在黑龙江,这嘎牙子可了不得,人人皆知,人人皆夸。鲇鱼球子,学名鲇鱼。是黑龙江的又一个知名品牌。柳根子,学名拉氏鳗。小不点,干炸、炖汤、酱焖都可以,最好做鱼酱,配小米水饭,一绝。船丁子,学名蛇鮈。大小和模样和柳根子相象,吃法也相象。船丁子产量大。大江大河里有,小溪小沟里也有,捕捞容易。在农村,农民拿它做成鱼酱,在没肉的情形下,它是农民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松花江的鱼,不一定非吃大鱼,有的小鱼吃起来更有滋味。比如吃小白鱼就是一个极美的享受。把小白鱼去鳞,洁净,简单收拾过后,便装入盆中,放少许盐调味,然后裹上面,放进锅里炸酥。待白鱼变黄后盛入盘中,顿时,室内鱼香飘溢,引人遐思。这鱼吃起来焦脆而有内韧,鱼肉鲜香而又微甜,慢慢地一条条咀嚼着,从中竟能品味出江水的清醇。如果再佐几杯啤酒,那感觉就更加美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