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形成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开启了建设数字吉林的新征程,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
互联网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其他科技成果所难以比拟的。当前,我们已经步入数字经济新时代,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新格局的主导力量。谁能更好认识和把握信息化大势,谁就能更好适应和引领新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就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能赢得新的综合实力竞争。
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数字吉林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事业,逐渐形成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提出要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努力建设智慧社会。在今年4月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凝炼地提出了“五个明确”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精髓,深刻回答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在当前全球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网络强国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为这一目标指明了实现路径,提振了全社会信心,提供了行动指南。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的重要论断,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现代化”是一个有时代性的概念。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就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发展的目标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现代化高度依赖信息化,从网络购物、电子商务到企业信息化、智慧工厂,生产端与消费者都在发生革命性变化。而要打造现代型、服务型政府,必须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并扩大其覆盖范围,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从“五位一体”建设角度来看,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更深入的智能、更智慧的决策,带动整体发展。
推进数字吉林建设,就是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让这一战略思想转化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生动实践。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在于解决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问题,而数字化正是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金钥匙”。建设数字吉林,既是把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国际上看,在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家均优先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我国从世界科技发展方向出发,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系列文件,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7.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2.9%,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5%,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动力。贵州、福建、广东、云南等省也都在竞相发力,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带动本省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结合国内外和我省情况可以看出,建设数字吉林,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必然选择。以数字化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能够改造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发展动能,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推动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发生根本性转变。以数字化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能够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加快数字政务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使体制更顺畅、机制更优化、发展更活跃。以数字化改进民生工作,能够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更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更好地助推脱贫攻坚。推动数字吉林建设,就要坚定战略自信、争取战略主动,凝聚全省智慧,大胆开拓创新,努力走出具有吉林特色的振兴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