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8年第8期 > 组织建设
首页 > 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


日期: 2018-09-13 10:14:00 浏览次数: 字号:[ ]

开会是部署工作、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中央召开的重大会议,省一级召开的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的会议,必不可少。但对于市县及以下的基层单位和部门,就应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狠抓落实上,而不能搞以会议来落实会议那一套。一些地方和单位开会过多过滥,源自一些人迷信会议的作用,在思想上把开会当作首选的工作方式,当作推动工作和抓落实的灵丹妙药。工作还没开始,先开个会来动员一下;工作遇阻了,就开个会推进一下;工作结束了,还要通过会议来总结表彰一下。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值得关注,即一些领导干部以开会来敷衍塞责:你说我不重视,我的会开得比谁都及时,讲得比谁都重要;你说我抓得不紧,我的会比谁开得都多,讲得比谁都全面;你说我不负责任,我在会上要求都十分明确,会议记录详实且有据可查。说到底,这是形式主义作祟,也是懒政惰政、不作为的表现,危害不容小觑。

那么,如何精简会议、提高实效呢?关键在于上级带头、各级“一把手”率先垂范,对要求召开的会议严格控制、科学规划,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我们倡导会议开得少一些、短一些、精一些,多开一些更有准备、更能解决问题的会。除此之外,不妨变多开会为沉下去,将一些会议直接安排为基层调研、现场办公。开会本来就是要解决问题的,与其隔靴搔痒地开会,还不如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到基层一线多开一些调度会、协调会、督导会,把工作直接拿到现场去布置。通过直接传达、面对面指导,有利于推动上级精神转化为基层行动,也必能有效减少会议。

开会是一门学问。把该开的会议安排好、开好,不该开的、冗余的会议坚决精简,就能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进一步革除“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积弊。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