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一生之中多次来到吉林省,这其中既有民主革命时期,赴苏联参加中共六大途中在吉林机敏脱险的经历;还有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总理到吉林视察指导工作。
1950年2月28日上午9时,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陪同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视察长春。访苏回国前夕,毛泽东主席曾给中共中央东北局发电报,称路过长春时要在长春停留一二个小时。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很想看看这个“和平解放”的城市的恢复和建设情况。抵达长春后,毛主席一行在察看了长春市容后,汽车驶进人民广场北侧的长春市人民银行院内。
毛泽东主席与中共长春市委书记刘亚雄、银行行长高翔谈话时,周恩来总理视察了银行地下室,察看了保险库、真空送信设备及金库等设施,询问了货币收支和保管等方面的情况。他指示银行的同志: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把银行的工作做好!
此外,周总理还临时客串起了“翻译”。原来,高翔的江苏口音很浓,有些话毛主席听不太清楚;毛主席的湖南话,高翔有时也听不大懂。这时,出生在江苏的周总理总是帮助解释。
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专程到吉林调研
1962年6月16日,周恩来总理来到长春市,视察了正在建设中的长春拖拉机厂,亲临车间看了生产过程和试制出来的拖拉机样机,并听取了该厂技术员张明远关于“铁牛-40型”拖拉机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使用范围等情况的介绍。了解到该厂建厂不久,有许多困难一时无法解决,周恩来总理当即指示一机部、五机部和“一汽”的领导,要帮助拖拉机厂解决建厂中的困难。在谈到由“一汽”协助长春拖拉机厂试制拖拉机时,他特别强调“要实用”,“在材料供应上必须是国内能保证的”。
当天下午3时半,周恩来总理来到第一汽车制造厂,视察了铸造分厂和发动机、冲压、总装配车间,观看了越野汽车和“红旗”轿车等产品,与许多职工亲切握手交谈,询问工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在发动机车间,当他知道站在一边的一个女同志是南方人时,便走过去并握住她油乎乎的手,亲切地问她是什么时候参加工作的,家住在哪里,生活习惯不习惯,想不想南方。当总理听她回答说不大想时,就爽朗地笑着说:“那么说,你还想啊!”接着很风趣地用上海话说:“这里的气候不错嘛,比上海好,不要回去了吧。”勉励她好好安心工作。
在视察总装配线结束时,陪同的同志对总理说:“请总理坐坐我们的解放牌汽车吧!”周恩来总理高兴地同意了。他笑着走向一辆刚刚装好的汽车,总装配车间驾驶员杨春余同志看到总理上车,连忙摘下帽子就要擦座垫。总理制止了,微笑着说:“戴上帽子,开车吧。”说着就坐了上去。下车时,他高兴地说:“我坐上了我们自己生产的解放牌汽车了!”得知周恩来总理到厂视察,工人们等候在门前广场上和马路旁,他理解群众的心情,徒步来到厂一号门,笑着说:“大家想见我,我更想见工人同志们!”于是他站到台阶上,尽量和更多的工人见面。
6月17日下午3时40分,周恩来总理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在厂长亚马同志陪同下视察了第一、三录音室、洗印车间和第二摄影棚。总理到第一录音室,与正在作译制片工作的同志们一一握手,问长问短。在他了解了译制片的工作情况后,高度称赞说:“你们都是幕后的无名英雄。”他走进摄影棚,亲切地问候正在拍戏的演员。周恩来总理观看了故事片《甲午风云》、舞剧《雾重庆》和正在译制的外国影片的片断。在接待室,周恩来总理接见了部分导演、演员和编剧,同他们握手、亲切交谈。他对创作人员说:电影音乐不能喧宾夺主,影片要突出主题、人物形象和语言;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努力为工农兵服务。
在延边视察时给牛车让路
1962年6月22日上午9时,周恩来总理在结束对黑龙江省的视察工作之后,来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他首先察看了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毗邻的边陲重镇——图们。在图们,总理的汽车被过路的牛车挡住了去路,总理指示立即停车,给牛车让路,并叮嘱司机不要把牛惊了。
在延吉市,周恩来总理视察了延边农机厂、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和河南公社新丰大队,给各族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农机厂,当听说生产一副五铧犁需要一吨半钢材时,总理提出,能不能改革?要大胆设想,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业机械来支援农业,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在延边大学,他走进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和学习进展等情况。在延边医学院,他详细地察看实验设备,还到教室亲自听教师授课。
23日上午,周恩来总理听取了州委第一书记朱德海的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指示。他指出:军队修工事、修营房、修公路、开荒、打靶五件事,都要保护好森林。他强调要注意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要压缩城镇人口,减少非农业人口;要让职工家属搞农业,这是一条出路;谈到本地区经济发展时勉励他们“不靠国家,要自己想办法”,要靠自己,不要向国家伸手。
6月23日下午6时许,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等一行冒着蒙蒙细雨,来到延吉市郊的河南人民公社新丰大队。车到村前时,总理说:“不要惊动群众”,嘱咐司机停车,健步走进村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崔竹松等按照朝鲜族习惯向总理鞠躬行礼,总理不让,拉住了他们的手,总理的头发肩头淋湿了,给他打伞遮雨,他说“不必了”,仍在雨中和社员们见面、握手。有的农民没有来得及擦手,总理还是握住了他们沾满泥土的手。总理进村走进农民金在洙的家,进屋脱鞋上炕,主人拿座垫请总理坐。总理见这是姑娘们精巧绣织的座垫,说:“谢谢,坐这炕席也很好!”在场陪同的同志看到这情景,说:“总理,这是朝鲜族接待贵客的风俗,不能不坐呀。”总理听后说:“是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得尊重。”他高兴地盘腿坐在垫子上。邓颖超同志还来到厨房,亲手拉拉风匣,说:“看来烧火很方便。”
在吉林市鼓励大家战胜暂时困难
6月24日凌晨,周恩来总理一行抵达吉林市,他不让惊动当地干部群众,在列车上休息。用过早餐后,清晨下车,由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中共吉林市委第一书记刘慈恺同志陪同直接坐车视察了丰满发电厂。
在堤坝上周总理若有所思地提出:“这个堤坝的承受能力多大?一旦洪水季节,需要多少时间把水泄到安全位置?”他边走边算,最后指示在坝的两头加修溢洪道,既保护坝的寿命,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他在视察丰满发电厂时,尤其关心国产发电机的运行情况。总理嘱咐陪同的吉林省领导,发展国民经济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立足本国。对外国先进的东西,要学习,但不要迷信,不要照搬。他还强调指出,要取长补短,改造洋设备,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当天下午,周恩来总理来到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视察了化肥厂的空气分离、压缩、合成、硝铵四个主要生产车间。视察中总理详细观看了生产过程及化肥生产的技术细节。在压缩车间,详细询问了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设备状况。听工人们介绍说,有一台压缩机是我国自己制造的,总理非常高兴。随之,总理来到工人们引以为豪的九号压缩机旁,仔细观察,并同这个岗位的操作工人亲切握手交谈。他还长时间地和工人、技术人员、干部一起探讨了综合利用、扩建化肥厂、增产化肥、支援农业等一系列问题。周恩来总理告诫陪同视察的同志在财政开支上要精打细算,勤俭建国,厉行节约。他又把服务性工作交给地方管理的问题提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意见。晚上,他观看了永吉县剧团演出的《西厢记》,并对剧情和表演提出了意见。
(作者系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