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宣传 > 学习型党组织
首页 > 学习型党组织

学习型党组织


日期: 2014-06-26 12:33:42 浏览次数: 字号:[ ]

fiogf49gjkf0d

吉林省是国家重点林业省份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45%,活立木总蓄积量8.9亿立方米。“春观山花、夏览碧水、秋赏红叶、冬游冰雪”是吉林美景的生动写照,其中以长白山为轴心的吉林省国家级重点天然林保护区,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无法估量,给下游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以绵绵水利之源,养育了三江流域的千万人民,使吉林省宜农、宜牧、宜旅游,也构成了东北亚重要的生态屏障,一点“星星之火”都将毁掉这座人类最宝贵的遗产。

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地位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9.6万公顷,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毗邻。全区南北最大长80公里,东西最大宽42公里。作为世界自然保留地、A级自然保护区、中华十大名山和AAAAA级旅游景区之一的长白山,历史悠久,景观壮丽,动植物丰茂,区内植被绝大部分为天然林,森林覆盖率达85.97%。野生动物158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58种。野生植物288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23种。全区河流年平均流量240亿m3,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长白山是地球第四季大冰川期后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整、北半球同纬度带上原始状态保存最好、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教学的天然实验室,是进行环境保护和绿色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更是整个东北、亚太乃至世界的重要生态屏障。

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形势分析

(一)森林生态资源破坏严重。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利益驱动,非法入区偷捕偷猎、乱采乱挖行为时有发生,导致资源枯竭,甚至是物种的绝灭。以药用植物为例,对一些珍贵的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草苁蓉、红景天、刺五加等多年来连续进行采挖,甚至是毁灭性的采挖,致使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二)自然因素具备成灾条件。长白山原始林区几百年未开采和清理过,形成可燃物蓄积量较大的地被物腐殖质层,并且长白山腹地林区高山、沟地交错,地形复杂,不同海拨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多种森林植被类型,林层分布十分紧密,多处存在着燃烧性极大的杂草、落叶、树皮、地衣和苔藓等细小可燃物,极易使普通地表火转化为树冠火、地下火,如果这些物质一经燃烧,燃烧速度、火强度、损害面积和火灾持续性将不堪设想。

(三)防火监测设施陈旧落后。保护区森林防火设施设备陈旧,目前保护区内有13座了望台,火情的预测预报还停留在靠人为观测、监测阶段,预报手段落后,监测效果不明显。虽然在长白山北坡建立了临时机降点,秋防期间实施直升机巡护观测,但观测范围、观测时段都十分有限,且巡护费用较高。在资源监测保护设施上,保护中心还没有在区内重点部位、重点地段架设微波、红外探测和远程视频监控设备的计划,与世界同等保护区生态系统设施相比差距较大。

(四)保护宣教效果不够明显。保护区至今没有一部专题反映森林生态保护的影视宣传片和大型宣传画册,没有把保护区的保护政策、法律法规、生态意义大张旗鼓地宣传出去。同时,由于保护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管理人员少,加之宣教力度不够,导致非法入区现象时有发生,有时甚至造成保护区与周边居民的矛盾激化,也导致了生态旅游人员随意进入非游览区任意践踏、采摘和乱扔垃圾的现象发生,破坏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态平衡。

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对策

(一)宣传教育联合抓。一是联合开展旅游景区执勤宣传活动。针对入山旅游人员逐年增多和难于管理的实际,驻区林业公安和部队应充分发挥防火宣传执勤的作用,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积极参与长白山旅游景区防火宣传工作。可采取固定宣传、机动巡护、设卡检查等形式,在长白山北坡、西坡山门和景区腹地与长白山自然保护中心、旅游集团联合开展防火执勤宣传活动,进行森林资源保护和防火宣传教育,对火源进行管理与监控,清理非法入山人员,发现和清除火灾隐患,扩大森林资源和防火常识认知范围,预防森林火灾发生。二是联合开展重点时段执勤宣传活动。在“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和防火紧要期等重点时段,驻区部队应配合保护中心、森林公安、林政资源等部门联合开展乘车巡护宣传活动,并在人员密集区域设立固定宣传网点,利用电视、广播、标语、电台等媒介广泛宣传森林资源保护和防火常识。积极参与长白山管委会组织的“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森林防火宣传月”和“生态保护知识讲座”等活动,不断扩大宣传面和社会影响力。

(二)资源保护联动抓。一是配合抓好搜山清区专项行动。驻区林业公安应积极配合保护中心在1至3月份开展以打击偷猎、盗猎,4至6月份以打击非法挖掘人参、采摘山野菜,8至11月份以打击捕捉林蛙、采摘农副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协助保护中心防范和打击偷捕盗猎、乱砍滥挖以及一切贩卖、运输、经营、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对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实施保护。二是配合抓好红松种源保护专项行动。驻区林业公安应在9月末至12月末这一阶段积极参与长白山自然保护中心、长白山公安局等单位组织的红松种源保护专项行动,行动中,可采取固定地点设卡检查、重点区域清山清区、重要路段机动巡护、周边村屯突击查缴等手段,克服战役时间长、管护面积大、管理人员少、入区人员多及天气变化无常、工作环境恶劣等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有效保护区内红松种源,促进自然资源休养生息。

(三)灭火组织协同抓。一是抓好协同灭火演练。应建立和完善长白山林区火灾预警响应、协同指挥机制,每年春季应组织开展一次由森林部队、保护中心和防火办指挥、地方扑火队参加的警地联合灭火演练活动。同时,每两年或者重要年份应组织开展一次全区范围内各驻军、企事业单位、医院、消防、电力、交通、通信等部门参加的应对重大突发森林火灾的联合灭火演练,进一步整合区域各部力量,演练战术战法、通信指挥、协同配合等要素,全面提升应对突发火灾能力。二是抓好协同灭火作战。扑救长白山林区森林火灾需要军警民的紧密协同才能完成,对此,森林部队必须克服开进和灭火行动都十分不利的困难,充分发挥主力军、突击队作用,在长白山管委会、保护中心和总队、支队的组织指挥下,采取摩托化、徒步行军和直升机机降、索降等形式,充分利用长白山林区水源丰富的有利条件,与地方扑火队密切配合,采取风水结合、以水为主、隔离为辅等手段,有效控制火灾蔓延,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损失。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